風越首先去外麵收集了當時能夠買到的所有的種子,特別是穀物,也就是傳說中的五穀。五穀之中除了稻麥和豆比較熟悉之外,另外的栗米和黍米就相對比較陌生了。
不過看了栗米,也就是傳說中的稷米,就知道為什麼社稷之中帶著稷了。稷有五色,太古年間,天下百姓多以食稷為生,故而稷於社並重,當有社稷之名。
原本剛開始是想先改造稻和麥的,不過看了這稷米之後,覺得改造出一株五色稷也是不錯的選擇。
取出五種顏色的稷米種子,將它們全部都催生成長起來,然後運用造化之力將它們融為一體,很快五株不同顏色的稷米融為一體,成為一株五色稷。
運用造化之力,改造這些東西十分容易,隻要將自己想要的部分選出來和另一部分放在一起,使之融合就可以了,在擁有造化之力之後,唯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了。
將著改造好的五色稷取出來,仔細觀察一下,發現雖然不錯,但是沒有留種的可能。這一族稷米之上,五種顏色互相分隔,無論是取出哪一種顏色種下來的話,隻會長出那一種顏色的稷米。
將五種顏色的種子柔和為一體,之後再將它催生出來的話,長出來的稷米,每一顆米都是五色的,看起來十分的炫目,讓人頭暈,而且顏色雜亂,不好看,還沒有剛剛五種顏色互相分離開來,來得順眼。
無奈之下隻好將這兩種五色稷進行雜交,希望能夠產生自己想要的品種。暫且先將這個放下,轉而去專攻稻子。
一開始實在是不知道從哪裏入手,將幾顆長出來的稻苗相互融合,希望能夠長出結出稻子更多的苗。但是催生長出來的苗,植株太細了,根本無法支撐那麼多的種子。
最後實在不想在這上麵多思考了,直接把植株變粗,加上了一些樹的條件,改造成了稻樹,從原本一年生的植物變成了多年生植物。不但結出來的稻子更多了,而且還不用每年重新種植。經過催生之後發現一年可結一次果,一次一棵樹約摸能出一千斤,一畝地大概能種上五十來棵,也就是說一畝地能夠產生五萬斤左右的稻米。
新研發出來的稻樹,長有五丈高,有五圍,上麵並無枝椏橫生,隻有無數的稻須,如同稻穗一般。上麵的米大小倒是沒有變化,依舊和平常稻米一般。
將那稻樹取名叫做木禾,正好和《山海經_海內西經》中所描述的木禾十分的相似,不過卻比它少了一點妙用。山海經中的木禾一顆就有丈餘,並且食之可一月不饑,和傳說中的祝餘倒有些相似。
又取出那麥種,將它如同稻種一般改造,不過改造的時候為了表現出不同,將麥種變成麥樹的時候順帶著,還改造了一下結出來的麥子,將結出來的麥子體積變大了許多,如同椰子一般。
將麥殼表麵硬化結成木質纖維狀態的東西,裏麵的麥粒粉化,這樣就可以直接摘下來有木質纖維硬化的麥粒,一打開就可以得到麵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