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裏,林海還沒入睡的時候,他就問過小金這個活性數據的標準,因為他依稀記得……那玩意兒叫叉叉活力,而且合格標準貌似是一半……
畢竟他又不是搞這個的,能記得大概數字就不錯了。
小金告訴他,係統計算的標準與林海所知的,略有不同,而且提供的數據隻會比林海那個時代計算出來的更精確。
正常人的標準也不是五成,而是四成,也就是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十之間,隻能叫做“不易孕和不易育”,低於百分之十就是標準的“不孕不育”。
擁有“不易孕和不易育”數據的男人,在這個時代什麼藥都不吃,也不是說就注定沒娃了。比如甄應嘉和前任林海,他倆的數據就屬於“不易孕和不易育”範疇,還屬於比較低的水平,但依舊有孩子,隻是孩子少且子女大多體弱。
不論如何,林海見到賈雨村……肩上的數字,還是忍不住心裏幸災樂禍。看紅樓的時代已然十分“久遠”,林海早忘了這會兒嬌杏是否已被扶正,但他相信賈雨村的原配生的兒子,親爹不是賈雨村。
話說封建時代男尊女卑又如何?
男人有錢有勢之後通房姨娘一個接一個,外麵再包上幾個樓裏的美人兒或者幹脆置辦個外宅金屋藏嬌;而女人們若有機會給丈夫送綠帽,她們也……相當果斷。
跟甄應嘉交好之後,最突出的好處就是八卦聽得又多又全——其實他也知道,甄應嘉是在給他挑填房,所以不得不仔細打聽人家姑娘的家風。
甄應嘉跟他那個繼室感情相當不錯:原配又隻留下個女兒,繼室也沒眼皮子淺到連套嫁妝都舍不得,而且她嫁過來便有了兒子……就是甄寶玉。
因為一舉得男,甄家老太太對這個兒媳婦也十分慈和。總之甄夫人日子過得順意,丈夫難得交個任務過來,她自然十分盡心——別忘了她還瞧中了黛玉呢。
甄應嘉來拜訪探病的時候,林海腦袋還暈著,不那麼好使,當時沒想到甄應嘉看重黛玉,這會兒也回過味兒來……
話說林海繼承了同名同姓前任的記憶,但不知是因為他性格堅定,還是因為有小金在,反正前任的情感並沒能影響到他。
林海又沒見過黛玉,作為便宜爹不至於上來就疼愛得不行,但也絕不會把閨女推火坑啊:賈寶玉就不是良配,更遑論甄寶玉!
看見賈雨村的數據,就不免想起從甄應嘉聽來的八卦,林海忍不住思緒飄了好遠……
不過他走神不過兩三息,快到賈雨村沒察覺到任何異常。
彼此落座,賈雨村啜了口茶,便放下茶碗——林海給他上了難得的好茶。
賈雨村原本也是愛茶之人,這次連品茶的耐心都沒了,可見他已經心急火燎到了何種地步。
林海也是猜不透:好歹是個金陵知府,賈雨村這些年撈錢的本事大為長進,按道理不該缺銀子。除非為了升遷或者……贖罪?
可賈雨村究竟做了什麼,非得拿銀子擺平不可?然而賈雨村不肯說。他先問林海身體如何,大夫是誰,最近又吃著什麼藥,用不用再推薦個大夫,之後就是反複念叨自己為難,怎麼苦怎麼窮……
平心而論,賈政這個靠山實在不夠硬。想在江南官場立足,除了找對大腿抱,孝敬銀子也一概不能少。
理解歸理解,但賈雨村不說實話,林海就表示愛莫能助。
賈雨村的失望幾乎一目了然,不過他倒也沒糾纏,得到林海的回答便主動告辭了。
與其說是前來借銀子,不如說是……討個口風。
林海也頗覺好笑:他這是又攀到哪棵大樹上了?
最初賈史王薛,再加上林家和甄家都是妥妥的~太~子~黨,隨著太子被廢,改封為義忠王,同時與妻女一同搬出皇宮並被圈禁在京城義忠王府,這六家人……可謂各尋其主去了。
林海和甄應嘉目前還都算是太上皇的人,賈史王薛已然全部倒向了聖上……話說賈王薛三家若能一直緊跟聖上,想必日子也能過得不錯。
偏偏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這三家,外加甄家,眼見聖上的兒子們也逐漸長大,便開始了新一輪的~政~治~投~機,結果就是這四家人全都站錯隊,並在元春死後遭遇徹底清算。
話說林海願意跟甄應嘉結交,那是因為甄家敗落純粹因為選錯了人。
實際上,在林海看來,甄家的罪過比賈府都小,他們最早被抄家也是因為他們的靠山皇子是最早倒下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