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1 / 2)

劉青天沒亮跟著劉大爺起來趕路,板車上除了他們祖孫倆,就是蔣氏準備的一些吃食和手工皂,大約二三十斤的樣子,不算負重,牛走的也輕鬆,晃悠悠的就進了城。

李氏正坐在院子裏做針線活。隔壁金氏的兒子自從落榜後,金氏便忙著張羅女兒高梅的親事,來劉青他們家院子串門的次數便直線下降,高梅作為待字閨中的大姑娘,也不好再往鄰居家跑了。

因此,這幾日劉青不在家,李氏都是一個人鎖緊院門,除非外麵有熟人的聲音,等閑是不給開門的。

李氏埋頭縫衣裳,時不時又抬頭往院門口瞧一眼,顯得有點心不在焉,昨兒收到家裏帶來的口信,說是今日一早,公爹會親自送青青進城。

瞧著這日頭,應該差不多快到了罷?

女兒跟著她爺爺回家住了數十日,雖然是有正事要做,可女兒和她哥哥不一樣。青青從生下來就沒離開過她身邊,這些年延寧在外求學,隻她們母女倆相依為命,李氏已經習慣了女兒的陪伴,如今一連數日,女兒都不在她身邊,李氏這些天都過得很不習慣。

心裏正思忖著,李氏聽到院外傳來熟悉的聲音,她忙放下手中活計,匆匆走到門口,握著門閂往外瞧:“青青,是你們回來了嗎?”

劉青正從板車上準備下來,聽到她娘的聲音也扯著嗓子回應:“是我,娘,我和爺回來了,你開下門!”

李氏這才臉上一喜,忙拉開門閂推開大門,幫著劉青一起把板車上的東西都卸下來。

幾人忙完歇下來,李氏又把院子的門閂上,才轉過頭問劉大爺:“爹,家裏現在可還忙得過來?要不要我帶青青回家幫襯一陣?”

劉大爺正捧著瓷碗喝水,聞言嗬嗬笑道:“索性也就忙過這一頭,過一陣就好了,你們便安心罷,再忙也不會讓延寧耽擱學業的。”

“不過。”劉大爺說著,話鋒一轉,問李氏,“延寧這會兒還在書院?”

“是呢,再過半個時辰,延寧差不多要下學回來用飯了。”李氏抬頭瞧了瞧天色,才道。

“嗯。”劉大爺喝掉了碗中的水,把瓷碗放桌上,慢慢道,“我這趟進城,除了送青青回來,還想親自去向江先生道個謝,也不知道什麼時辰方便。”

江先生在這件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李氏自然也想得到,公爹親自去道謝,總比讓兩個孩子記下江先生這份恩情要好,雖然江先生是看在延寧的份上,才幫他們一幫,卻是一大家子受益。

公爹出麵再適合不過了。

李氏對此深表讚同,問道:“爹今兒便要回家嗎?”

劉大爺點頭:“家裏一攤子事,這會兒可走不開。”

“等延寧回來再商量罷,今兒時辰也趕,實在不行,也隻能飯後過去了。”劉延寧午飯後是有午休時間的,不過他拜了師傅後,午休的福利便取消了,這兒的科舉比劉青經曆過的高考要殘酷多了,劉延寧身為鄉試的準考生,如今的每分每秒都要利用起來,中午不到半個時辰的休息,也要去他師傅那裏開個小灶。

很快,劉延寧下學回家了,一家人直接上了桌,劉延寧一邊吃飯,一邊細細問和張家合作的事,以及家裏之後的動向。

為了防止孫子擔心,這幾日隻要有人進城,劉大爺都會托人給帶個口信過來,不過隻言片語,到底比不上劉大爺口述詳細經過。

聽到劉大爺說山也買下來了,這些日子村裏人在幫著他們開荒,劉延寧這才放心下來,點頭道:“做完這些,以後就省了許多事,爺奶隻管在家盯著做胰子了。”

“可不是。”劉大爺也很高興,“咱們也就咬牙扛過這一陣,日子還是有盼頭的。”

說到張家,話題再一次落到江先生身上,劉延寧倒無所謂,甭管人情記在誰頭上,師傅幫忙總歸是因為他,而他也早已下決心,日後定好好孝敬師傅,因此他爺這趟登門道謝,可去也可不去,師傅也不是計較這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