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2 / 2)

劉延寧心裏思忖,孫家是對他,對師傅所在的侯府都有所圖謀,反而好過孫家萬事不求,不欲則剛,孫家門第本就比他們高出不知多少,沒有算計就不會有忌憚,那青青妹妹日後進了門,便隻能任由孫家搓圓捏扁,他便是再有出息都無能為力。

而現在,孫家人既然指望著他和師傅的這層關係,讓自家也更進一步,那隻要江寧侯府不倒,他一天是師傅的弟子,孫家對青青的“滿意”就不會改變,再加上青青聰明能幹,他也不擔心她嫁人後日子會不好過。

說起來,孫家的心思,和師傅的打算也是不謀而合了,師傅說要帶他們兄妹一道入京,青青的婚事他也會張羅,那師傅日後挑好的人選,不也都是衝著江寧侯府的權勢而來的嗎?

劉延寧如今並不忌諱這個,思量再三,還是覺得知府府上不錯,他在鹿鳴宴上拜見過孫大人,雖然上了些年紀,但看著精神矍鑠,想來再幹個十來年也不成問題,能多庇佑子孫幾年;而孫家除孫大人以外,府上再無拿得出手的能人,孫三少的父親好像也隻是個知縣,叔伯並不比他父親好多少,孫家子孫不濟,他卻是本府最年輕的舉人,早先更是名聲大噪的小三元,看在他的份上,他妹妹進了孫府,也不至於受太多閑氣。

再來說孫三少,他尚且年少,既已決定以科舉晉身,以孫大人之遠見,也不會急著叫他盡早出頭,先把學問做好,以待日後一鳴驚人,正如師傅所言,進士出身,一甲二甲和三甲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眼下先把路走穩了,往後才能走得更長遠。

因此,孫三少的機緣不在當下,再過個三五年,甚至是七八年,或許到那個時候,他也不用仰仗師傅,對於自己的妹婿他多少也能提攜一二。

劉延寧把現在和將來都考慮了一遍,才在劉大爺和李氏跟前點了頭。

李氏先前看他沉默良久,真真是提著一顆心,想起過去,延寧就不想叫青青太早定親,還以為這回他必定會反對,此時才放心下來,難得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這事延寧點頭,就已經成了一半,知府老爺多大的官啊,總不會出爾反爾。

李氏兀自歡喜著,劉大爺先開口問劉延寧:“不過這事要不要先問問江先生?”

“自當如此。”劉延寧想也沒想的點頭,隨即又補充道,“我想,若那孫三少無不妥之處,師傅也不會反對,隻是咱們未曾和知府府上有過交集,便是孫兒也隻遠遠的見過一次孫大人,關於孫三少的平生事跡,還得請教師傅。”

劉大爺驚道:“江先生也同知府老爺相識?”

劉延寧不好直說以他師傅的能耐,調查一個知府孫少爺不在話下,認不認識孫大人都無妨,麵對劉大爺炯炯的目光,他隻能含糊不清的點頭,掠過這個話題,道:“此事牽扯甚大,在師傅還未回話之前,還要祖父和母親先保密一二。”

“我們心裏有數。”劉大爺點頭,本來姑娘家的親事,沒定下來之前便不好宣揚,他們家麵對的還是官老爺,現在消息傳出去,可萬一中間出了點岔子,被外頭笑話他們劉家吃人說夢還是小事,就怕青青往後的婚事,延寧的名聲都受到影響。

劉大爺打定主意,沒收到準信之前誰也不說,兒子那邊也瞞著,省得他們走漏風聲。

李氏也覺得兒子說的在理,又想到女兒的性子,還笑著提醒了一句:“我們這邊能保密,你也先瞞著你妹妹,別什麼都對她說,她年紀小,還沒把定親當回事呢。”

劉延寧有些遲疑:“那畢竟是青青的終身大事……”

劉大爺很支持李氏的話,“她小孩子不知道輕重,這等大事有咱們幫著掌眼便成了,咱們都是為她好,還能把她推入火坑不成?”

“那可不?你妹妹如今有這造化,想是你爹在天之靈,保佑了她,先別叫她摻和了。”李氏說到這裏,本來有點泛紅的眼睛,忍不住又破涕為笑,“說起來這裏頭也有你的功勞,先前要不是你攔著不叫我們給她相看人家,你妹妹哪能有機會進官老爺家門?”

“所以咱們青青有福氣,家裏那一串丫頭,加起來都比不上她。”劉大爺感慨道,他想到的是方秀才,雖然方秀才現在也是他的孫女婿,可當初若不是王氏搞鬼,嫁給方秀才的人就會是青青。

他那會兒心裏都對不住青青,覺得錯過了方秀才,青青可能說不上更好的人家了,哪裏想到方秀才屢考不中,而他們家青青卻要嫁入高門了。哪怕那孫三少也像方秀才似的屢考不中,可也是知府老爺的孫子,自個兒父親也在外邊當官,比方家何止強了一百倍。

劉大爺此時感想萬千,劉延寧也被他們說服了,心裏想在確定孫三少人品不錯之前,就先瞞著妹妹吧,免得叫她擔心一場,卻發現那孫三少並非良人,豈不是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