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呆了一天,期間吃了飯,說了話,家人都很和善,沒發生什麼齷齪事,方弛遠覺得自己在新家裏的融入感更強了一些。
晚上回去趙氏就開始準備明天去溪山寺上香的準備,小棉襖,小帽子,把方弛星圍的嚴嚴實實的,方弛遠則被方喜雲叫去詢問最近的功課。
“先寫幾個字我看看!”
到了書房,方喜雲攤開白紙,給方弛遠磨了墨,就讓他寫字。
白紙精貴,要兩文錢一張〔注〕,平常方弛遠寫字都是用毛筆蘸水寫在石頭上,方弛遠抬頭看方喜雲,見他撫著胡須笑看著自己,就硬著頭皮把這兩個月的努力都寫在了紙上。寫完之後他自己先看了看,發現沒有缺筆少劃的情況,文字雖然不好看,但是也沒有歪歪斜斜的蝌蚪文,工工整整的,他自己還算滿意,就把紙交給了方喜雲。
“嗯,不錯。”方喜雲微微點頭,沒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就算過關了。看完字,方喜雲又詢問了他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他就把最近幾天看書遇到的疑問都提了出來,方喜雲一一為他耐心解答。
“你四哥六歲啟蒙,讀書到現在也有9年了,甚聰慧,四書五經已經看完,明年二月我想先讓他入場參加童子試,過完年你就9歲了,你以後是如何想的?”
方喜雲說的四哥就是方弛林,因為沒分家,所以三家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排輩分,方弛林過完年15歲,排行第四,方弛遠過完年9歲,年齡最小,所以要稱方弛林為四哥。
童子試亦稱童試,是科舉時代參加科考的資格考試 ,在唐、宋時稱州縣試,明、清稱郡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縣試一般由知縣主持,本縣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結,並且有本縣廩生作保,才能參加考試。試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場,內容有八股文、詩賦、策論等,考試合格後才可應府試。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考試內容和場次與縣試相同,試期多在四月。府試合格方可參加院試。院試又叫道試,由主管一省諸儒生事務的學政主持。院試合格後稱秀才,方可進入官學和正式參加科舉考試。童生沒有功名,還算不得讀書人,不享受免除地稅,徭役等福利。〔注1〕
被方喜雲問話,方弛遠摸不清他的意思,但是感覺他還是希望自己讀書的。於是就回答:“兒子以後也想參加科舉,好好讀書。”
聽了方弛遠的話,方喜雲果然頻頻點頭,略帶喜意的說:“如此甚好,明天溪山寺舉行浴佛會,熱鬧非凡。山寺後院梅花盛開,我溪山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皆可參加李雲長李大人舉行的梅花會,如此你便和為父一起參加,若是能拜入李大人門下,那是再好不過了!”
聽了方喜雲的話,方弛遠多多少少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李雲長是他們溪山縣有名的儒士,豐瑞六十一年的進士,如今六十八歲,致仕在家〔注2〕,近些年收的三個學生皆考中舉人,想拜入他門下的人數不勝數。方喜雲雖是個秀才,在張家村算是最有學問的人,但是放在溪山縣卻又像是過江之鯉,他已經45歲,自身沒了向上的鬥誌,現在甘於平淡的生活,但是卻想讓子孫有更好的發展。
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即使自己不是他親生的,方喜雲能如此為自己考慮,方弛遠已經很感動了,心裏對方喜雲的尊敬更甚。
*
第二天就是臘八節,村子裏到處都是過節的喜悅,他們這離溪山不近,因此都起了個大早,準備趕路。
因為方弛遠要和方喜雲參加梅花文會,所以並沒有和趙氏一起走,趙氏還頗覺遺憾,本來想和方弛遠好好逛逛,增進一下感情,不過有方弛遠兩個大伯母和大嫂在,四個女人足夠唱一台大戲,熱熱鬧鬧的就讓她把這點不愉快忘掉了。
上了牛車看見方弛林,方弛空都在,方弛遠才知道他倆也是要跟著方喜雲參加文會的,方家還在上學的孩子都帶上了,正好一家一個沒有厚此薄彼。
一路上方弛空嘰嘰喳喳的,一會說溪山寺的臘八粥,一會說溪山寺的梅花,讓方弛林有些緊張的心情都放鬆了,沿途都是去溪山寺的行人,拖家帶口竟像是春遊一般,不過現在是寒風臘月,看見他們都穿著肥厚的棉襖,小孩子更是被團成了一個棉球,但是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方弛遠不由感歎古人生活的簡單純樸。
到了溪山寺,文會開始還早,方喜雲就讓他們先自己玩一會,一個時辰後再來這裏集合,方弛遠看見排成了長隊領取寺院臘八粥的普通百姓,有點躍躍欲試的拿出趙氏給他準備的小碗,拉著方弛林和方弛空就往寺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