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假充一樁事物,總有兩個動機。或出於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藝術,就收集古董,附庸風雅;或出於利用,例如壞蛋有所企圖,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來不出這兩個緣故。然而假貨畢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語稱笑聲清揚者為“銀笑”,假幽默像攙了鉛的偽幣,發出重濁呆木的聲音,隻能算鉛笑。不過“銀笑”也許是賣笑得利,笑中有銀之意,好比說“書中有黃金屋”;姑備一說,供給辭典學者的參考。

【人物介紹】

錢鍾書(1910—1998),著名學者,古典與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江蘇無錫人。先後在清華大學外國語文係、牛津大學英文係獲學士、副博士學位。一直在國內著名學府任教,並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顧問。長期致力於中國和西方文學研究,學貫中西,多學科互融,被譽為文化大家。主要文學作品: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

細品精讀

橫溢才華的大師小文

這是一篇具有隨筆風格的小品文,作者以自然天成的詼諧筆調和優裕從容的智慧透視,廣征博引地批判了“提倡幽默文學”的觀點,表現出對庸俗虛偽的鄙視和尖刻的嘲笑。

作者以“幽默當然用笑來發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著幽默”作為自己的觀點切入,轉到對中外史料中有關“笑”的考證上,對裝腔作勢、嘩眾取寵者進行戲謔揶揄和痛快淋漓的嘲諷。首先,以動物的鳴叫與人的笑相譬喻,指出禽獸的鳴叫已足夠表達一般人的情感,人的笑隻能是廢物或者奢侈品,在這不無刻薄的反諷中,指出動物的鳴叫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而人的笑卻是喪失了笑的本質,成了幽默貧乏的遮掩。接著作者又以閃電是天之笑,與笑是人臉上的電光作類比,點明真心流露出的笑是人麵上的電光,眼睛會忽然地增添明亮,唇吻間也會閃爍著牙齒的光芒。從而表述了經提倡而產生的幽默,一定是矯揉造作的幽默,隻能是機械化的笑容,算不得活人靈動的姿態。最後,指出一個真正幽默的人是別有會心的,在欣然獨笑、冷然微笑中,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而且幽默至多是一種脾氣,決不能標為主張,更不能當作職業的。正是在這樣的正反表述中,作者以鮮明的褒貶和痛快的妙語戳破了病態文風和庸俗文人的麵具,直指人們孱弱的心理底層。

豐富的例證和形象的比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旁征博引,將古今中外的書文雜記中有關“笑”的談資盡收文中。同時,用比喻修辭強化了嘲諷的藝術效果。例如,把做香腸和馬克?吐溫製造幽默進行類比,把笑臉全無的拉長了臉的馬鳴蕭蕭與板了麵孔的勸笑的人相比擬,形象、鮮明、生動,使人忍俊不禁,充分表現出作者橫溢的才華和幽默的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