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俠膽忠心諜戰成就一代英烈
“把秋山路5號包圍起來!別讓共諜分子跑了!”
1931年4月30日淩晨,天津的國民黨特務勾結日租界捕房趕到日租界秋山路一棟四層的大樓,包圍了中統特務機關下屬的長城通訊社。他們此次搜捕的對象,是擔任長城通訊社社長的胡底。然而他們來晚了一步,此時長城通訊社已經人去樓空。國民黨特務為什麼要抓捕他們的同行胡底?而此時胡底又到哪去了呢?他後來的命運又會如何?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才子跳級 北平入黨
胡底原名胡百昌,後因從事革命活動,曾用過北風、胡馬、裳天、伊於、胡底等諸多化名。1905年3月10日,他出生於安徽省舒城縣幹汊河鎮新街鬆元村一戶工商業者兼地主的家庭。胡底的伯父胡繼章是個私塾先生,幼年時他隨伯父讀私塾。15歲時胡底進入舒城城關植民小學讀書。由於他學習刻苦,在校期間跳級學習,兩年後高小還沒畢業的他,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合肥省立第二中學。
青少年時代的胡底不僅興趣廣泛,聰穎活潑,且為人慷慨,豁達大度。他雖生於地主家庭,但對窮苦百姓深表同情。有一佃戶因糾紛燒了他家的房屋,父親胡緒章十分氣憤,便寫了狀子要告佃戶。胡底知道後,趕忙從路上攔回了父親,並勸父親說:“人家賠不起,不要告了。”他還認為這個世道遲早是要翻過來的,要求父親將家中的田地送給鄉親們。鄉親們都說,他年紀輕輕,卻有一副好心腸。
在中學讀書的胡底,同樣是個尖子生。他再次跳級學習,1923年剛進中學讀了兩年,便又考入北平的中國大學。
中國大學成立於1912年,是孫中山、宋教仁、黃興等民主革命先驅在北京創辦的一所私立大學,舊址位於北京前門西大街。當時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為培養政治經濟人才,撥白銀八點四五萬兩,仿照日本早稻田大學在北京創辦了這所大學。它與後來在廣州市創辦的黃埔軍校一文一武,一北一南,共同成為孫中山“振興中華”抱負的見證。
中國大學初名“國民大學”,孫中山出任校董。豈料將要開學時,第一任校長宋教仁先生於1913年3月19日在上海遇難。於是改由校董黃興出任第二任校長,由彭允彝先生代行校長職務。國民大學設有教務、總務、庶務、會計等機構。學校初設四大部:大學部,下設文、法、商三科;專門部,下設法、商兩科;法政別科部;附屬中學部。1917年,國民大學改名為中國大學。在中國大學及附中的曆史上,一些國民黨軍界要員都曾任職。蔣介石、馮玉祥、張學良、閻錫山等曾任名譽總董事;孔祥熙、孫科等曾任董事長。
胡底為什麼選擇上這所大學?因為該校當時已名氣不小。中國大學及其附中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中一直走在前列。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大學的學生率先列隊參加,結果多數學生被打被捕,其中一些人被警察關押了半個多月,後經姚撼校長與其他院校的六位校長聯名保釋得以返校。以李大釗、李達、吳承仕、楊秀峰等為代表的一批“紅色教授”在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魯迅先生也在該校講過學。學校培養出了以李兆麟、白乙化、董毓華、段君毅、張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梁。
“五四”運動爆發後,革命運動在北京蓬勃發展。胡底因此得以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向導》、《晨報》等進步報刊,從而萌發救國救民的願望。進入中國大學學習後,胡底接觸到了許多新的文化、政治思潮,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等。他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馬列主義的熏陶,積極投身到革命活動中去。
上大學後的第一個春節,胡底回到舒城縣老家。他寫得一手好字,又是當地不多的能到北平上學的大學生,這使家裏人覺得很有麵子,所以春聯都讓他來寫。胡底家在這一年曾經失火,一場大火燒掉了他家不少財產。看到家中開始衰退的情景,胡底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寫了這樣一副對聯,貼在了他家米行的門麵上:上聯是“慶政非日,怎無人革命去?”;下聯為“商業蕭瑟,誰有空過年來?”從這副對聯上,一點過年的喜慶味也體會不到,卻可看出他當時的思想已經較為激進,對現實極為不滿。
過完春節,他匆忙趕回學校。剛到學校沒多久,接到家裏發來的加急電報。看著電報上的“祖母病危,速歸”幾個字,胡底心裏一陣緊張。祖母對他非常疼愛,他深為老人的病情擔憂。盡管車旅勞頓,他還是買了車票往老家趕。當他心急火燎地趕到家中時,才發現家裏張燈結彩,依舊充滿春節的喜氣。再找到祖母,她身體好好的,一點事也沒有。
祖母說:“打電報讓你回來,是要你娶親完婚。不采取這種騙你的辦法,你是肯定不會回來的。”當時胡底未滿20歲,他又正在讀大學,所以他不想那麼早結婚成家。可是祖母作主,親事都已經定下了。家裏人說,在農村這個歲數已經不小了,到了結婚的年紀。祖母想早點抱上曾孫子,一家可以四世同堂,她還要求胡底辦完婚事再回學校。
新娘子是鄰村一位姓張的姑娘,長得還挺端莊,但受到五四新思想影響的胡底就是不同意成親。胡底心想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搞包辦婚姻。無奈之下家裏將他拘禁起來,目的是逼他與張姑娘結婚。僵持多日後,胡底回校心切,隻好被迫應允。但結婚隻是進行了一個形式,而後他馬上便回學校去了,硬是把新娘子留在家裏。
當時北平有很多地方的會館,這些會館如同各地在北平的同鄉會或辦事處一樣。1924年,胡底經同學吳鹿鳴介紹,和錢壯飛在“安徽會館”相識。胡底是安徽人,到安徽會館去是情理之中的事。錢壯飛是浙江湖洲人,他怎麼也會常去安徽會館呢?原來錢壯飛的妻子張振華是安徽桐城人,她經常去安徽會館,有時錢壯飛陪妻子去。作為安徽的女婿,錢壯飛也就成了半個安徽人。胡底、錢壯飛二人從此來往密切。
錢壯飛夫婦當時在北京醫學專科學校讀書,住在北京西城平安裏,胡底經常前來聚談。隨著來往更加密切,他們關係日漸深厚,成為摯友。
1925年,經張振華的弟弟、中共黨員張暹中介紹,胡底和錢壯飛、張振華夫婦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黨的教育下進步很快,他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為革命日夜奔走,不遺餘力地進行黨的宣傳鼓動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各方麵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入黨後的第二年,胡底從中大畢業。畢業後有一段時間,胡底就長住在錢壯飛家裏。他們在北平黨組織的領導下,一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錢壯飛的家,成了聯絡地點,也是地下黨的活動中心。
合辦影業 屢遭通緝
1926年,胡底剛從大學畢業不久,有一天錢壯飛找他商量說:“我們可否創辦一家電影公司?”錢壯飛是想利用演員職業作掩護開展地下工作。因為有了“電影明星”的頭銜,經常和朋友聚會就成了家常便飯,不會引起軍警的注意。創辦電影公司的另一個目的,是想通過拍攝影片來賺錢,用以解決部分革命經費。當時錢壯飛的主要職業是行醫,胡底擔心他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這方麵的事,還有就是請演員拍片成本較大,這筆開支從何而來?
錢壯飛信心十足地說:“困難肯定會有的,但隻要我們想想辦法,問題總會解決的。我們可以邀一兩個朋友合夥,實力就會增強。再說,沒有演員也沒有關係,你我都可以當演員,還有我的家人也可以當演員。”
胡底見他打定了主意,也就表示讚同。他們一起找到了從事電影業的朋友徐光華,希望徐光華加入成立合資公司。徐光華很欣賞錢壯飛、胡底的才華,爽快地同意了。就這樣,胡底和錢壯飛、徐光華合力辦了“光華電影公司”。公司名稱取自徐光華的名字,因為胡底與錢壯飛都是中共地下黨員,不想因太張揚而暴露了真實身份。
胡底、錢壯飛等人的光華電影公司,地址選在北京平安裏,錢壯飛的家就在附近。那座灰色舊瓦房,有一個紅色大門的露天電影攝影棚,裏麵就是這家新成立的電影公司。
光華電影公司成立不久,拍攝了一部叫《燕山隱俠》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裏,錢壯飛一家和胡底都參加了演出,在影片中擔任了重要角色。此外,參加演出的女演員中還有雍竹君(外國人)、伍麗琳等。胡底從此進入電影業,而且確立了他的武技演員發展道路。
在影片中,錢壯飛演故事的男主人公,他的妻子張振華則扮演男主人公的母親,他們11歲的女兒錢蓁蓁則扮演男主人公的妹妹。有一場戲是錢壯飛所演的男主人公要被父親趕出門,他的母親舍不得兒子,隻是一個勁地哭;錢壯飛的女兒演主人公的妹妹,她拖住哥哥(錢壯飛)不放,不讓他走,同時也要哭出來。可錢壯飛的女兒哭不出來,反而覺得好笑。因為她覺得自己拖的是自己的爸爸,嘴裏卻叫哥哥,很可笑。這場戲拍了很多次都不行,後來張振華生氣地打了女兒,這下她真的哭了,最後這場戲才拍成了。
胡底參加拍攝的《燕山隱俠》是我國第一部黑白武俠片,也是我國早期的一部較優秀的故事片。該片攝製完成上映後,不僅在國內獲得了大眾的好評,還發行到日本,在國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錢壯飛、胡底一麵拍電影、扮演影片裏的角色,一麵借此掩護黨的秘密工作。1927年風雲突變,蔣介石製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28日,中共優秀黨員李大釗在北京被張作霖殺害。胡底和錢壯飛夫婦從事黨的地下活動也被反動派發覺,上了敵人的黑名單,受到北洋政府的通緝。幸虧黨組織及時獲得了他們被通緝的情報,通知他們盡快轉移。
胡底得到黨組織報警,馬上改名準備撤離。他化名“胡馬”(字“北風”),錢壯飛化名“南飛”,他們隱姓埋名準備伺機離開北平。關於他倆的化名,據說是來自“古詩十九道”中的“行行重行行”這首。該詩第三句為“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胡底當時要離開北平南下,錢壯飛是他的戰友,也要離開北平,兩人互相照應,所以錢壯飛的化名來自“越鳥巢南枝”,就叫“南飛”。
通緝令發往全國各地,胡底老家的國民黨舒城縣黨部也接到了對胡底的通緝令。他們為了逮捕胡底,竟不遠千裏派人到北平來抓他。在北平撲了空之後,他們還不甘心,又使出陰招,軟硬兼施地要求胡底的父親勸兒子回家鄉“自首”。在他們的逼迫下,胡底的父親隻得到北平,苦口婆心地勸兒子回心轉意,要求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幹共產黨”。胡底非常堅決地跟父親說:“兒的誌向已定,寧可掉頭顱,絕不做孬種!”父親勸他半天,還是毫無效果,氣得臉色非常難看,表示要與他斷絕來往:“你現在不跟我回家,以後永遠不要回家!”
父親走後,胡底不敢怠慢,行動更加小心。與北洋政府軍警周旋一段時間後,1927年底他收拾東西與錢壯飛一家離開了北平,南下來到上海。
胡底到上海後,他父親很低快將張氏送到上海,想通過家庭來約束他。可胡底仍然不從,等父親離開上海回家後,他就與張氏協商離婚。胡底告訴她,自己從事的職業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他不想連累別人。經過他一番勸說,張氏流著淚同意解除婚姻。為了使張氏生活有著落,他把她介紹給了一名職員為妻。爾後,胡底在《申報》上登報,聲明與張氏離婚,並給家中寄去一份登在《申報》上的離婚聲明。他父親見後,哭笑不得,也隻有認了。
經過蔣介石血腥屠殺之後的大上海,此時依然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由於上海的地下黨受到嚴重破壞,胡底一時間沒法與黨組織聯係上。1928年春,胡底迫於生計,應聘到上海影片公司和昆侖電影公司當演員,同時還在滬江電影院找到一份兼職導演的差事,繼續從事電影業。
錢壯飛到上海後,在上海公用局找到一份文員的職業,專門負責填寫黃包車執照。這份差事雖然事不太多,但收入太少,難以養家糊口。1928年夏天,錢壯飛隻得離開上海,北上開封,到馮玉祥的軍隊中當軍醫。
有了演藝差事,胡底的生活不成問題。他是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也是個革命家。他作為一個藝術家,也一點不遜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出現了短暫的繁榮時期,武俠電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胡底靠自己的苦練,武功不凡,氣力超人。32公斤重的一對石碓,他能上手平舉許久而麵不改色。繼《燕山隱俠》後他又演了三部電影:第一部是《盤絲洞》,他在這部影片中扮演唐僧,影片深受歡迎;第二部是《大俠白毛腿》,這是與女明星胡蝶合演的動作片,此片大獲成功;第三部《昆侖大盜》,也是武俠片,為他贏得了更高的聲譽。
胡底在《昆侖大盜》中演的俠盜,與當時美國大名鼎鼎的動作明星範朋克所演的《佐羅的麵具》中的佐羅非常相似,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之士。這部影片上映後,胡底的人氣驟升,被人榮譽為“東方範朋克”。
在從事電影業的同時,胡底想方設法找黨組織。幾經周折之後,他終於與中共滬中區委聯係上了。當時李克農化名李澤田,在中共滬中區委會任宣傳委員。有一天,李克農忽然在一家電影公司攝影棚內遇到胡底。他們是安徽同鄉,在蕪湖時就相識,一起參加革命活動。就這樣,胡底與黨組織接上了頭。
再說錢壯飛在馮玉祥的軍隊裏,日子也不好過。他當初衝著馮玉祥是個進步軍人去的,同時也想解決一家人的生計問題。可令他失望的是,由於馮玉祥不是蔣介石的嫡係,國民黨給他的供給不足。拖欠軍餉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家裏還是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在這種情況下,錢壯飛離開馮玉祥部再度回到上海。
錢壯飛一家回到上海,不久張振華在一家外國人開的醫院裏當了一名醫生。錢壯飛四處找工作,偶然看到一則“上海國際無線電管理局”招聘職員的廣告。急於找工作養家的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參加應聘,居然被他考了第一名,很快就通知他上班了。
錢壯飛上班後才知道,這是國民黨的一個特務機關。當錢壯飛了解到這些之後,很想向黨組織彙報有關情況,希望得到黨的高層領導指示。
正當他為找黨組織犯愁之時,無意間碰到了胡底。經過胡底的安排,這年11月初的一個晚上,錢壯飛和李克農在胡底那個攝影棚裏見了麵,他就這樣找到了黨組織。黨組織同意錢壯飛進入上海國際無線電管理局工作,趁機打入敵人內部,收集情報。錢壯飛的上司——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徐恩曾,是錢壯飛的湖州同鄉,他見錢壯飛精明能幹就提拔他當了無線電管理局的秘書。
誰知1928年底,北洋軍閥政府警察當局偵查出了胡底的真實身份,派出警察前往江灣,包圍了當時他所在的昆侖電影公司。好在胡底練就了一身功夫,他靠輕功翻牆越屋,從特務的眼皮底下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