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在台北度過不愉快的晚年(1 / 3)

第二十章 在台北度過不愉快的晚年

一、去台北給蔣介石勸進

廣西部隊在桂南覆滅的訊息,李宗仁並不知道。十二月五日,李宗仁從香港飛美就醫,行前還囑程思遠帶其親筆信去海口給白崇禧,要白氏將部隊集中海南,候他做完胃潰瘍割治手術,即當立即歸來,共商進止大計。程思遠到海口後,始知白氏已將政治本錢輸光,至此李宗仁不得不另謀出路。

十二月十日,四川軍政大員劉文輝、鄧錫侯,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同時宣布起義,蔣介石見變生肘腋,倉皇飛返台北。蔣氏隨即派前軍政部軍需署長陳良帶去金磚數萬兩到海口給白崇禧,說是清發所欠華中部隊的軍費。另外,又派廣西容縣人黃埔軍校二期生、陸軍副總司令羅奇帶其親筆函飛往海口麵交白氏,意邀其赴台一談,並將有所借重。

白崇禧接蔣函後,於十二月十五日電正在紐約長老院的李宗仁:“蔣曾勸禧往晤,意在勸進。仙(即李品仙)不日赴台謁蔣,勸蔣稍待公治病結果並對自身問題有所表示後再談複職問題。”因為白崇禧明知蔣介石複職是時間遲早問題,不得不對李宗仁暗示,要他在思想上有所準備。

十二月二十四日,李品仙和華中長官公署參謀長徐祖詒受白崇禧之托,飛台謁蔣,意在探詢蔣介石邀白氏赴台的真意,以及蔣氏對複職的態度。二十五日,白崇禧收到李、徐提供的訊息,並於翌日再由海口致李宗仁一電:

鶴齡(李品仙)、燕謀(徐祖詒)電:在台與各方談話結論,蔣複職事與德公今後做法有關:甲、德公病愈而辭代總統,則介公(指蔣)複職;乙、病愈即回國,願效林子超(林森任國府主席,隻是一個傀儡,不負政治責任),介公或不複職;病愈不辭又不返,對德公最為不利。

十二月三十日,白崇禧在蔣介石函電交馳的促駕下,終於從海口飛到台北去了。這是一項極其輕率的決定,以白崇禧在過去二十二年中,曾經三次逼蔣下野,蔣介石對他自然恨得刻骨銘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蔣介石所以不立刻對他下手,是因為李宗仁在海外進行反蔣活動,白崇禧還有可供利用的餘地。但這一次進入台灣就休想再出來了。

一九五〇年一月十六日,白崇禧從台北電李宗仁,指出六條出路,其中包括辭去代總統,仍任副總統,請蔣介石複職等等。那時,李宗仁通過他的駐美外交顧問甘介侯和前美國駐北平總領事埃德蒙?克拉布等提供的消息。正深切注意杜魯門政府正在醞釀製定新的對台政策,主要的如:一、美壓迫蔣介石以吳國楨來代替陳誠,蔣介石被迫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任命吳國楨為台灣省政府主席;二、十二月二十三日美國務院向駐外外交代表分發了一項“備忘錄”,要他們為台灣隨時落入中國手中做思想準備;三、一九五〇年一月五日,杜魯門正式發表聲明:“美國不采取足以涉入中國內戰的途徑。同樣,美國政府也不供給軍援與軍事顧問於台灣的中國軍隊。”李宗仁了解這些情況,自然對白崇禧的來電建議無動於衷。

一月十八日,白崇禧接到李宗仁的秘書黃雪邨來電,作為對白氏在十六日去電的答複內容如下:

一、德公割治雖經過良好,但身體尚未複原,故一時不能返國;二、職位問題,德公固願引退,唯一再考慮,認為現在既無法召開國民大會,則行政院長代理過三月即違憲,而德公並非代理介公,而係代理總統職位。因此,介公複職亦違憲,如同誌不諒解德公苦衷,寧願受責難,不願使本黨毀法;三、美不援台,實因杜魯門、艾奇遜對介公之成見,對德公則無此種情形。邨因奉派返港,容麵陳。

白崇禧將此電轉給蔣介石,蔣氏閱後大憤,積極部署複職。及白崇禧知蔣氏定於三月一日發表複職文告,遂立即電李宗仁:“望公不持反對態度,以期留有餘地。”但李宗仁卻置之不理。蔣介石於三月一日宣布複職,李氏即於三月二日在美國對記者發表談話,指責蔣介石複職“違憲毀法”。至此,蔣、李決裂,遂無彌縫的可能。

但白崇禧仍不死心,在一九五〇年三月間派李品仙到香港,帶來一件申討李宗仁外交顧問甘介侯的電稿,它羅列了甘介侯兩年來在李宗仁身邊所提的一些壞主意,因而使李氏陷於今日困難的地位。故追查責任,應由甘介侯個人負責。白崇禧的意圖是十分清楚的,以為此電一經公開發表,他就可以拿去給蔣介石看,為李宗仁解釋一切。但留港的黃旭初、夏威看了這份電文後,均不願意簽名,頓使白氏大失所望。

二、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

一九五〇年起,白崇禧隻掛著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虛銜,該會主委是何應欽。在過去一段時期,何、白兩人拍檔,合作無間。現在則處境各異,待遇極不一樣,例如何應欽可以出席“道德重整會”會議到美國去看看,而白崇禧則迄無此種幸運,自他入台以來,從未離台寸步,跡其政治生活,僅較張學良、孫立人略勝一籌。

在蔣介石麵提耳命下,在台北的國民黨中央常會於一九五〇年七月二十二日通過《中國國民黨改造案》,隨於七月二十六日發表陳誠、張其昀、張道藩、穀正綱、鄭彥棻、陳雪屏、胡健中、袁守謙、崔書琴、穀鳳翔、曾虛白、蔣經國、蕭自誠、沈昌煥、郭澄、連震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在十六名委員名單中,蔣經國名列倒數第五,但因其中有三民主義青年團出身的委員七人,這無疑明示國民黨的改造工作現在要交給蔣經國負責了。從此,國民黨的曆史走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國民黨經過蔣經國的兩年“改造”,於一九五二年十月十日在台北召開第七次“全代會”,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六屆中央常務委員除當選七屆“中委”或“中常委”外,其餘均推為中央評議委員。唯僅白崇禧個人例外,頗有向隅之感。

國民黨元老們對蔣介石父子在中評委名單排除白崇禧一舉,大多不以為然。因為白崇禧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建有殊勳,就是董顯光奉命撰寫的《蔣總統傳》,也對白崇禧的功勞予以很高的評價。而今受此貶抑,豈謂得乎!特推於右任、居正兩人往見蔣介石,要求設法補救。蔣介石聽取於、居的意見後,沉吟了一下,即以決然的態度說:“健生,這個,這個,他的問題我知道。”以後卒無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