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家書
致 兒 子
親愛的兒子:
我向來很喜歡搜集祖先的傳聞軼事。你一定還記得當你和我在英國時,我曾經走訪遠親近鄰,以及我為了找尋這些資料所經過的跋涉。我猜想你一定也很想知道我的生長環境,其中有許多事情都是你不曾經曆過的,我現在正在鄉間享受一星期無人打擾的悠閑生活,讓我坐下來,慢慢用文字將這些事情告訴你。當然其中還包含了我的某些動機。我在貧窮的環境裏長大,如今卻能生活富裕,而且在世界上博得一些聲名,我一生中的行事相當順利,這些全都要歸諸於上天對我的垂愛與祝福,才能使我獲得成功。我的後世子孫也許很想知道我成功的方法,以便和我處於相似的境遇時,能夠學習我的精神。
當我回想起自己過去幸運的生活時,我總是說,如果再給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仍然很願意過著和以前相同的日子。不過我隻奢望自己能像一個作者一樣,在書本再版之前,有機會糾正初版時的錯誤。是故,除了改正錯誤外,我還能夠扭轉一些不幸的意外,如果我的這種請求被拒絕了,我還是願意重過一次以前的生活,如果連這一點也無法實現,我想最類似於這種滋味的莫過於在回憶錄中慢慢咀嚼過去的經驗,而且盡可能地將它寫下來。
我的父親喬西亞在很年輕的時候便結婚了,並且在1682年帶著他的妻子和三個小孩來到新英格蘭。那時,由於非國教的秘密集會為法律所不容,經常受到騷擾,我父親的一些熟識都紛紛搬到新大陸去,而且勸告我的父親也一起去,他終於決定和他們一起到新大陸去享受自由的宗教,他和這個妻子在那裏又生了四個小孩,和第二個妻子生了十個,總共有十七個小孩,我記得和他一起同桌吃飯的有十三個孩子,他們都已經長大,有的也結婚了,我是第二個妻子的最小孩子,同時也是他的幺兒,我在新英格蘭的波士頓出生。
我想你也許想知道我父親的為人和個性。他的身體強壯,身材中等卻很勻稱而且結實;他非常聰明,能畫一手好畫,又懂一些音樂,嗓子也很好,有時候結束一天的生意,吃過晚飯後,他會一邊拉著小提琴,一邊吟唱著詩歌,聽起來非常有吸引力。他對於機械很有天分,別的工匠的工具一拿在他的手上,他幾乎都能操作自如;他最大的優點便是在處理公私事務上,都能采取一種了解而堅定的判別。事實上,他從來沒有受雇於公家機關,他龐大的家庭開銷以及子女的教育費,使他沒有一日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不過,我清晰地記得,地方上的一些領導人物經常來拜訪他,征詢他對公務以及所屬的教堂的看法,對於他的忠言和判斷都很尊敬,當民眾在處理事情發生困難時,也經常來請教他,他是雙方爭執中的最好仲裁者。他在吃飯時,很喜歡找一些有見識的朋友和鄰居來聊天。他們開始時總是談論一些聰明或有用的話題,以期能改善孩子的心靈,循由這種方式,使我們了解到生活裏真正美好又公正慎重的事,轉移我們對桌上食物的注意力,因此我們對桌上的食物是否味美,合不合乎時節,比同類的菜蔬好或壞,根本漠不關心。如果有一天,在我吃飯後幾個鍾頭,別人問我方才吃了些什麼東西,我一定答不上來。這個習慣使我在旅途上獲得不少便利,當我的同伴們為了食物不合口味而悶悶不樂時,我卻依然故我,絲毫不受到影響。
我的母親的身體也很健康,她親自哺育了十個小孩,我從來沒有看過父親或母親有任何病痛,除了使他們致死的那一場病,父親死的時候是89歲,母親則死於85歲。他們合葬在波士頓,我在若幹年前曾在他們的墓前立下一個大理石碑。
大約在這個時候,我提出一項大膽而艱難的計劃,以求達到道德完美無缺的地步。我希望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完美的品格,我必須克服各種欲望、風俗和朋友給我的引誘。依據我所知或所想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去做,我不明白為什麼我不能永遠隻做正確的事,避免錯誤的事。當我開始實施這個計劃時,馬上發現這個計劃施行起來要比想像中還要困難許多。我好不容易避免一個錯誤時,卻又驚異地發現自己在無心中又鑄下一個錯誤;舊習慣經常在我疏忽時,悄悄地破壞了計劃,有時候,理智又克製不住強烈的欲望。最後,我獲得一個結論,單憑思考覺得問心無愧,還不足以防止我們失足犯錯;如果想要建立一種固定和諧的正直行為,必先完全打破舊有的習慣,另行發展出一套優良的習慣,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思考出以下幾種方式。在我讀過的各種不同的著作裏,我發覺各個作者對於同樣一種美德的說法不盡相同,有的人將它的定義放寬,有的人卻將它縮小,以“節製”來說,有人認為它隻局限在吃喝方麵,然而卻又有人認為它的內容應該擴展到節製一切樂趣、嗜好、欲望、情緒,生理或心理方麵,甚至連貪婪和野心也應該包含在內。我為了一目了然,寧可多用幾個名詞,使它包含的範圍縮小,而不願用幾個名詞,包含一大堆意思,造成混淆;當則,我列舉了十三項必須而且值得推廣的道德項目,每一項的後麵都附加幾段告誡,使它可以充分表達出我為這些項目所下的定義。
這些道德的名稱和它們的告誡如下:
一、節製——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二、寡言——不說損人害己的話;避免無聊的談話。
三、秩序——東西要整理得井然有序,做事要定時。
四、果斷——下定決心完成分內的事,不可輕易改變決定。
五、節儉——不要浪費對人對己無益的一分鍾;也就是說,不要浪費任何東西。
六、勤勞——愛惜光陰;避免徒勞無益的行為。
七、誠懇——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思想純潔公正,說話要有根據。
八、公正——不做出害人的事,不規避自己分內的職責。
九、中庸——避免極端;保持寬大為懷的胸襟。
十、整潔——注意保持身體、衣著和住處的整潔。
十一、寧靜——不因芝麻小事,或者偶發、普通、不可避免的事擾亂胸中的寧靜。
十二、貞潔——除非為了維護健康、延續子嗣,應該注意節欲,不要因為縱欲導致精神不振,身體虛弱,傷害到自己或者別人的安寧及名聲。
十三、謙遜——以基督、蘇格拉底為榜樣。
我的目的是要使這些道德都成為自己的習慣,但是我又不想馬上全部實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采取逐步漸進的方式,先熟悉一種德性,等到自己能將這項德性收放自如時,再繼續遵守另一項德行,如此慢慢地把握住這十三項道德;因為先完成一種德行,也許有助於其他德性的完成,我根據這種觀點,將它們依序排下來。首先是“節製”。因為節製可以使我有清晰和冷靜的頭腦,以便隨時保持警惕的態度,防止重犯舊習慣,抵禦外界的誘惑力,倘若養成節製的習慣,“寡言”實行起來便容易得多了;我希望自己在修養德性時,常識方麵也能跟著進步,由於我認為聽比說更能獲得知識,因此,我希望能打破自己向來說話的習慣,我總喜歡說些無聊的俏皮話、開開別人的玩笑,弄得隻有一些無所事事的人才會跟我一起胡言亂語,所以,我決定把寡言排在第二位。接下來是“秩序”,我希望生活有規律,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實現計劃。養成“果斷”的習慣後,便能堅定我追求這些道德的決心;節儉和勤勞不但可以使我免於負債,還可為我帶來富裕和獨立的環境,如此更有助於實行“誠懇”和“公正”等等。我那時候很讚成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死於公元前497年,希臘哲學家及數學家)在“黃金詩”裏的忠告,每天做一次自我省察,因此,我想出了以下的方法,作為自省的依據。我自己做了一本小冊子,每項德行各占一項,我用紅墨水在每頁畫出七條直線,每個直行代表一天。然後又在上麵用紅墨水畫出十三條橫線,每個橫行的前麵分別寫上一個德行的頭一個字母,每天反省時,如果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便在空格裏記上一個小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