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繡六歲那年,兩個弟弟病情初步暴露,都已經三歲了走起路不但搖晃而且站不穩,但是兩人具體的症狀又有所不同,老二誌明腳尖點地,走路搖晃,可是協調性要比老三要好一些。這下可是著急壞了母親楊翠華,兩個孩子居然都不健康,那時的楊翠華實在沒辦法,漸漸失去了繼續下去的信心,當前路一絲光明沒有的時候,她也要垮了,人其實是不怕苦,更不怕累隻怕看不到希望,楊翠華除了上班之外,每天晚上回家來拖著沉重的腳步,看著兩個兒子和幼小懂事的閨女,尤其是三個孩子都有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都會甜美的叫一聲媽媽。她心中的無限苦惱不能對孩子們說,就經常對著丈夫劉山的相片抱怨:“你就知道逞英雄,你想過孩子們嗎”那些時日裏精神都有些恍惚。劉山留下的照片大多都被撕了,撕碎之後又被重新粘好。就這樣過去了半年。
錦繡知道若不想辦法,這個家就沒希望了。錦繡對母親說:“媽媽我知道你不容易,可抱怨個死去的人毫無用處。”
楊翠華心情正糟糕,楊翠華對錦繡大吼:“你這麼大了,你還這麼不懂事。”
錦繡隻有落淚,楊翠華清醒過來,將錦繡摟在懷裏。其實女兒是懂事的,楊翠華是明白的,她看著女兒如此懂事,不能讓女兒和自己一起受罪,在楊翠華看來隻有把女兒送人才能不耽誤了女兒的人生。
於是在那一天錦繡在家中看見了一對陌生的夫婦,這對夫婦衣著光鮮,外表時尚。一看是大城市的。年歲約莫五十歲左右,這對夫婦家住在省城,有兩個女兒。隻可惜兩個女兒都遠嫁國外,兩夫婦十分的寂寞,於是萌生了收養一個女孩子的想法,幾經輾轉來到錦繡的家中。
錦繡雖小多少有些預感,就像受驚嚇的小動物一樣看著兩個其實挺和藹的人,錦繡躲在母親的身後。
楊翠華也流下眼淚對錦繡說:“秀兒,媽對不起你,跟著媽媽你不會有出路,跟著這叔叔阿姨去過好日子吧。”
錦繡大聲哭鬧,帶著哭腔到:“我哪裏也不去。”同時錦繡的兩個弟弟,似懂非懂也跟著哭起來,麵對這種情況,這對夫婦本要離開,但錦繡太可愛了。
楊翠華給這對夫婦跪下了說:“我把孩子交給二位,願二位好好對待,這孩子命不好,但很懂事。“
那婦人伸出手攙扶起楊翠華,輕輕抱起錦繡轉身要離開,剛開始邁步的時候,卻感覺有什麼東西在阻擋自己,原來是誌明和誌清兩個三歲小孩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抓住婦人的褲腳,婦人也被這情況嚇壞了,被這種力量震撼,她覺得自己是個罪人。於是放下了錦繡而且留下五百元錢和丈夫離去。
楊翠華實在沒有辦法再次和這對夫婦聯係,這對夫婦再次前來這次錦繡都被帶上火車,就在火車要開走前幾分鍾,錦繡不在哀求母親而是堅定的說:“送走我你會後悔的“火車的汽笛聲越來越近,不知道最終是什麼原因讓楊翠華改變了注意。在火車進站的前幾分鍾,堅定抱著錦繡回到家中。是什麼讓楊翠華改變注意,是母愛,是舍不得,是震撼,錦繡沒有問過。
其實是楊翠華從女兒眼裏看到了堅定,一個小女孩的堅定,楊翠華從那以後再也不提這事,而是轉而想應對的辦法。
其實也正是這種堅定,支撐著錦繡。女孩子心若堅定起來,起勇氣更勝男兒。其實錦繡能堅持憑借的不過是心中不屈服的倔強。
在錦繡六歲這年的暑假,楊翠華想送錦繡去學校,因為楊翠華知道這也許是自己唯一能為錦繡做的事情,可是當時學校,學校卡年齡八歲之前不容許入學。
這使得楊翠華很為難,也不知怎麼辦才好,而這時的錦繡就表現出超越年齡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