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國君李倧,朝鮮王朝第十六任君主,字和伯,號鬆窗,乳名天胤。本貫全州,生於海州,是朝鮮宣祖李昖之孫,定遠君(朝鮮元宗)李琈之子,光海君李琿之侄。
朝鮮號稱小中華絕非浪得虛名,他們的官府構成幾乎就是一個閹割版的大明官府。
同樣是一國之君,跟崇禎帝相比,李倧幸運的是利用君威牢牢地壓製著朝鮮的“內閣”,這得多謝有頂頭上司大明給他撐腰,讓朝堂上的臣子們投鼠忌器,若非如此他的日子比崇禎帝好過不到那裏去。
仁政殿,李倧這位中年君主坐在禦座之上不怒自威,通過宮廷政變上台的他耗費了數十載的心血終於平定了各種叛亂和陰謀,總算基本掌控了朝鮮的局勢,驅除了叔父光海君的“餘毒”。
領議政,朝鮮李朝最高行政機關--議政府的最高領導人,為正一品位階,相當於中國的宰相或丞相,領議政之下為左議政、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為正一品。領議政一職習稱“領相“,依例左右議政又稱“左相“、“右相“。
老態龍鍾杖朝之年的領議政李元翼眼觀鼻觀心,在堂上垂手而立,沉默的如同大洋黑洞一般,讓人幾乎忽略了他的存在。
李倧眉頭一皺,抬了抬手,左右的宮女和太監全都無聲無息的躬身退了出去,此刻仁政殿裏唯有他和李元翼二人。
他輕咳一聲,從禦座上起身走到了李元翼的身前,不悅的說道:“李愛卿,為什麼不能發兵?
明廷如今已經是自顧不暇,你難道還指望他們能清理門戶?算了吧,靠韃子都比他們強!”
說罷他向李元翼投去了期許的目光,期待著他能識相的同意自己出兵濟州島的意見。
李元翼連眉毛都沒動,“哦。”
哦?!
李倧心中一陣不悅,李元翼這是什麼態度,這難道是為人臣子該有的態度嗎?自己費勁口舌,他用一個“哦”就打發了自己,這他娘的算是哪門子事兒。
作為官僚長,領議政除了輔佐國王處理政務意外,還要統帥百官必要時可以對朝鮮君王提出不信任案進行罷黜。
自李朝太祖開始,士族對朝廷的影響甚大,極大限製了國王的權利,如果大臣一致反對國王的議案時,國王通常會妥協,所以說領議政不僅僅是官僚長,他的地位並不亞於“攝政王“。
李元翼本身就是東人黨分支南人黨的領袖,他還與尹鑴、許穆、李舜臣等實力派大士族都有姻親關係,這讓李倧頗為忌憚,要是說服不了他,出兵濟州島無從談起。
李倧強行按耐住心中的怒火,猶豫再三,他決定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若是李元翼再不識相,他隻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出兵。
“李愛卿,寡人覺得這是天賜良機,你可聽過驅狼吞虎?”
李元翼雪白的眉毛一挑,眼中兩道與他年齡極度不符的精光激射而出,審視著額頭青筋暴露的李倧。
李倧沒來由的一陣心慌,他覺得自己如同赤身**的站在李元翼的麵前,身上的須發全被這老家夥看了個精光。
過了半天,李元翼重新恢複成老態龍鍾的模樣,氣喘籲籲地說道:“哦。”
李倧氣的額頭青筋暴露,這老匹夫今日總是用這一個字打發自己,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耐心。
他貼著李元翼的麵,咄咄逼人的說道:“李愛卿,寡人是想兵發濟州島,犧牲兩萬士兵然後佯裝戰敗,先拖清廷下水,再向明廷告急,然後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