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登大寶(1 / 2)

帝堯看到這種情況,告老不幹了,讓帝舜代理朝政。帝舜四方巡視。從帝舜被舉薦,做了二十年基層工作,帝堯才讓他代理,代理八年後帝堯就去世了。按照古禮,全天下服喪三年。三年結束後,帝舜想讓位給丹朱,但是全天下的人都歸向帝舜,沒有人歸附丹朱。又是重複說了半天帝舜比較謙讓,不願意幹。我們姑且相信吧,反正我們也隻能猜測結果。

比較有名的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這些人,在帝堯執政的時候都得到了任用,幫助處理政事,但是沒有給予封邑,也沒有封大官。大禹是鯀的兒子,皋陶據說和大禹關係不錯,契是帝嚳的兒子,後稷是傳說中姬姓的先祖(那不就成了黃帝的先人,呸呸呸,不可能),益是秦姓的先祖,彭祖是帝顓頊玄孫的第三個兒子。很奇怪的組合。於是,帝舜來到文祖廟,同四方大佬們商議。看遷哥的意思是說這些人挺有能耐,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

“我們大開國門、言所欲言,讓十二個區域的大佬們評議天子的業績。”

“廣施恩德,親賢臣、遠小人,那麼,即便是再偏遠的部族都會前來歸順。”

於是,就確立了偉大的評議製度。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施。

有一天,帝舜把各位大佬們召集到一塊,聊一聊。

“現在百業待興,急需有用的人才。誰能夠擔當重任,就給予高官厚祿?你們看,都有誰能夠發揚光大帝堯未盡的事業?”

大佬們說:“伯禹可以擔任司空,一定可以幹出一番事業。”

於是,帝舜對大禹說:

“嗯,對,言之有理!大禹,你來負責治水,一定要幹好這件事!”

大禹一聽,不是好事呀,趕緊跪倒磕頭,認為自己能力不夠,要推讓給稷、契和皋陶。

帝舜說:“話雖如此,但是還是你來負責。”

決定了治理洪水的大事後,緊接著,帝舜有任命了一係列人員。

“棄!現在農業生產還不太行,你負責農業工作,擴大生產。”

“契!為了維護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麵,需要繼續推進禮儀教化。你來擔任司徒,負責教育工作。”

“皋陶,現在邊境不穩,內有隱患,現在任命你為法官,對處罰法律的一定要嚴格執法。按照五種刑罰分為三個地點執行。五種流放要不同地點,一定要嚴明律法。”

帝舜任命了主要人員後,就開始和大家商討其他方麵的工作。

“誰來管理工業?”

大家都說:“倕。”

於是倕被任命為共工。

“誰來管理林業?”

大家都說:“益。”

於是任命益為虞官,負責林業工作。

益也趕緊跪倒磕頭,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想推讓給大臣朱虎、熊羆。

帝舜:“還是你去吧,我認為你合適!”

同時,又委派朱虎、熊羆作為副手。

“誰來主持祭祀大典?”

大家說:“伯夷。”

帝舜:“喂,伯夷啊,任命你為秩宗,你要修心養性,言行謹慎,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伯夷要推讓給夔、龍。

帝舜說:“好吧!你總負責。那就讓夔掌管音樂。用音樂教化百姓,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

夔說:“好,沒問題,我的音樂敲打起來,連野獸都載歌載舞。”

“龍,我最討厭讒言和暴行,為了人們的美好生活,任命你為納言,時刻負責頒布我的政令,維護立法,接待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