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死了。
帝舜問大佬們:“為很好地完成帝堯未盡多的事業,誰可以當官負責此項工作?”
大家都說:“如果讓大禹當司空,就能完成。”
帝舜說:“好啊,就這樣吧!”
扭臉對大禹說:“你去治水吧,要好好幹,一定要徹底解決。”
大禹不願意,跪下磕頭,再三推辭,讓給契、後稷、皋陶等人。認為他們更能幹。
帝舜說:“還是你去擔負起這一任務吧!”
大禹為人很好,辦事曆練,又勤奮工作,讓帝舜挑不出毛病。在大家看來,大禹為人正直,對人和善可親,說出的話言而有信,講話的聲音富有磁性,極富感染力,行為舉止又很優雅,從來沒有半點出格的事,可以說是典型的道德模範。
這是一幅議政的群臣相親的畫麵,表麵看起來一團和氣,大家都互相推辭,把官推讓給別人幹,實際上有不得已的苦衷。
第一,帝堯的死也是一種資源。
帝堯死後發號施令。這和前麵好像互相矛盾,在帝堯死前帝舜就已經處理政事,並且處理了很多人。是不是為了美化帝舜,說好的禪讓,自然是一茬接著一茬,否則就出了悖論,讓大家不好接受。
帝堯時代結束了。帝堯的一生很偉大,活得也很長。但終究會過去,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就要開始了。
中間有時間差。鯀先死,帝堯後死,那麼在帝堯死後任命大禹去治水,就說明在鯀和大禹治水之間有一個空檔期沒有人去治水。帝舜眼睜睜看著老百姓遭受洪水的侵害而無動於衷。
帝堯死了,帝堯的女兒呢?沒有人說,女孩子家的地位低,所以沒人管。也或許是帝舜後宮人多了,兩個過了氣的黃臉婆,何況是政治需要的,早丟到了一邊。但傳說是美好的,據說感情深厚。起碼遷哥沒有說。
第二,未盡事業是一頂帽子,怎麼戴是一種藝術。
樹起一麵大旗。師出有名,就必須有一麵旗幟在前麵飄。帝堯未盡的事業是最好的旗幟,不用太可惜啦!大帽子扣下來,誰也抵擋不住。這簡直就是神器,大禹也扛不住。可能有很多原因:
一是專指治水。帝堯任內安排的治水,9年沒有完成,我們應該完成。省的大家都不願意幹,既然已經上升為政治問題,那麼就應該以政治手段解決,治水就不單單是技術問題。看看下文就知道,未盡的事業說完,就安排了一項主要工作,其他的沒有安排。很直接地說明了問題。
二是給個甜棗。這是一件偉大的工程,需要偉大的人物,也需要給個大官。看看,我給了多麼大的支持,再幹不好,這事就不賴我了,是幹活的人無能。
三是一心完成帝堯的事業。帝堯對自己有知遇之恩,他沒有完成的事業應該繼續進行下去,讓帝堯在九泉之下安心,也報答了帝堯。帝舜是一個知恩必報的人,展現了帝舜的偉大人格。
四是始終把人們的利益放在前麵。治理洪水關係到國家安危,關係到人民幸福,必須徹底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帝舜的追求,上任伊始,就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當做頭件大事來抓。
第三,眾望所歸的無奈大禹,各懷鬼胎的吃瓜群眾。
明白帝舜的意圖。大佬們也不傻,都是老中醫,誰不會號脈?眯著眼也知道帝舜想整大禹,趕緊異口同聲的推薦。這是帝舜上台後的第一次政治選擇,站隊站不好是要打屁股的,誰敢不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