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武王定國(1 / 2)

好了,情況掌握了,該封賞了。那個時候是典型的封建製度。封建製度就是分封建國的諸侯製度,隻能分給自己的兄弟或者重臣,別人不能擁有自己的地盤。因為當時的條件比較差,自己管不了那麼大的地盤,隻能分給自己信任的人幫助自己管理著。

把殷商的宗廟祭器分分堆,賜給大家,讓大家享用無上的榮耀和應有的權利。武王先追懷古代的先王們,把他們的子嗣進行封賞,以彰顯自己的仁慈,想天下人宣告自己尊重先王的意圖。封神農(一說是炎帝)的後代於焦(河南陝縣一帶)、封黃帝的後代於祝(山東寧陽一帶)、封帝舜的後代於陳(河南淮陽一帶)、封帝禹的後代於杞(河南杞縣)。緊接著又封賞功臣謀士,封薑太公於營丘(山東臨淄一帶),稱為齊國;封弟弟周公旦於曲阜(山東曲阜),稱為魯國;封弟弟召公奭於燕(北京一帶);封弟弟叔鮮於管(河南鄭州一帶),封弟弟叔度於蔡(河南上蔡縣一帶)。其他人也依次得到了封賞。

古時候,祭祀是國之大事,是第一等的大事。不吃飯可以不能不祭祀,否則天下人都反對。所以形成了祭祀用的祭器也是神聖的,分配殷商的祭器就是繼承了殷商的天命,大家利益均沾。

先封先王的後裔,也是祭祀意識和行為的一種延伸。滅其國可以,但不能滅絕他們的祭祀。這是先人們的一種道德理念和尊崇先人的一種文化,保持了種族的延續。不像後世,動不動就滅九族,甚至還有十族的,大量人口的毀滅對人類整體發展是一種損害。先王,在武王看來或者遷哥看來,僅僅就是炎黃二帝和堯舜禹三帝,沒有帝顓頊等人的事。

分封製就是家族成員的分別治理國家的一種形式,除了薑太公因為功勞大特殊獲得封地,其餘人都僅僅是封賞,不會建國。

武王不會閑著打麻將,緊接著召見九州的州長,也就是大諸侯,登上河南襄城縣一帶的一座山,遙望殷商的都城朝歌。

默默無語,感慨萬千。

武王思考的是千古興亡事,都在轉瞬間。一個朝代的興旺很艱難,曆盡了幾代人的辛苦,可滅亡的時候一把火就結束了。朝代興旺的原因是什麼呢?每個帝王都在思索這個問題,都盼望著自己建立的朝代能夠永世長存。可武王找不到原因,隻有沉默。雖然殷商的滅亡,自己歸結為紂王和妲己等人的誤國,但武王深知絕非如此簡單。一個朝代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因為人總是生命短暫,也有好有壞,越往後世,子孫生在深宮,長在深宮,沒見過世麵,沒處理過大事,就越會走向末路。

回到周,武王徹夜難眠,輾轉反側。

周公旦來探望,問,“為什麼不睡?”

武王說:“我告訴你,因為上天不受殷商的享祭,從我生下來到現在60年了,遠郊和更遠的地方到處是麋鹿和飛蟲。也因為上天不受殷商的享祭,所以我才能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國,殷國能夠使用的賢人有360人,卻既不重用也不廢棄,所以才會有今天的後果。和紂王相比,我並沒有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睡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