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周襄王很悲哀!
公元前652年,幹了二十五年,周惠王死了,他的兒子鄭即位,稱為周襄王。周惠王剛剛去世的時候,因為周惠王喜歡小兒子子帶,姬鄭不敢倉促登基,怕罩不住,因此秘不發喪,偷偷找在衛國首止一塊聚會時答應支持自己的齊桓公商量。周襄王認為天大的事情,在齊桓公看來,小事一樁,畢竟姬鄭的母親是齊國人,馬上召集一幫子諸侯在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開了個會,公開宣布支持姬鄭繼任周天子。姬鄭聽聞後,大為放心,隨即繼位。齊桓公的做法是正確的。當年,齊楚爭霸,八國聯軍壓境,楚國求和。齊桓公按照老規矩派人向周惠王彙報工作,順便要求拜見太子姬鄭,可周惠王沒有讓太子出麵,而是讓子帶出麵接待。管仲因為這是違背禮儀的事情,才有了後來首止相聚的事情。
為了感謝母舅國家齊國,特別是齊桓公,周襄王給了齊桓公很大的權勢,畢竟他是周天子,空頭支票還是有的。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宋國葵丘(河南蘭考)召開大會,周襄王派人參加,賞賜祭祀祖宗的祭肉,授予齊桓公不用行謝恩的下拜禮的特殊權利,承認了齊桓公霸主的地位,史稱葵丘之盟。齊桓公的投資有了豐厚的回報。
周襄王的母親死的早,後母是周惠王的王後。王後有一個親兒子,叫叔帶,很受周惠王的寵愛。周襄王很顧忌和害怕,叔帶也很顧忌和害怕。這是王宮的老傳統,兒子多了,爭寵的就多,誰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尤其是這麼大的利益。叔帶沒有當上王,估計是身份受限,大夥支持的不多,但是又不甘心,公元前649年,周襄王三年的時候就聯合戎、翟兩個小諸侯國策劃攻打周襄王。沒有能耐的人想做大事是很難的。結果,機密泄露,反而給周襄王幹掉叔帶的機會。周襄王下令固守城池,以待援兵,並下令諸侯勤王。有想法的秦晉距離近,很快帶兵殺過來,戎敗走。齊桓公也派管仲來勤王,不過距離遠,到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不能不有所表示,就派人譴責戎王。戎王不敢說謊,說不是自己的事情,是王子帶的命令。周襄王得了理由,下令追殺王子帶。叔帶一看,大事不妙,拋下戎、翟,跑到齊國去了。解鈴還須係鈴人,王子帶還是很聰明的。齊桓公當時是最強的勢力,說話權就大。派了管仲做和事佬,勸和周、戎的關係,派了隰朋做和事佬,勸和晉、戎的關係。齊桓公的想法很簡單,自己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功德圓滿,周王室有王子帶搗亂,自己的位置更加穩當。
這時候,大家納悶了,翟呢?咋沒人管了呢?叔帶沒有發言權,想管管不了,齊桓公根本不拿他當回事。可憐的翟隻能自求多福啦!所以說,沒有一定的實力,就不要輕易的表態,否則自己就是千夫所指的悲劇人物。沒有自知之明的翟隻能自得其果。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件事和晉有何關係,為啥要勸和晉、戎的關係。沒有直接關係,那就是間接關係。晉國和周王朝的關係肯定是最鐵的,因為不鐵的話,不會讓晉國在周王朝都城的最旁邊建國。晉國的發言權又很大,惹不起,一不小心,晉國一發怒,戎就要倒黴,最後得利的是晉國,因為齊國在遙遠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