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轉機來臨(1 / 2)

生活在坑裏的由餘很享受,另一個坑裏的戎王很高興。由餘享受的是禮遇,戎王高興的是聲色犬馬。

秦穆公讓獻策人內史瘳跑了一趟,送了戎王16個善長歌舞的美女,8個一列。當時說好了是藝術文化交流,沒想到(誰信)戎王扣留了一年也沒有送還。欠了秦穆公的人情,不好意思添亂,何況自己正玩得嗨呢。就這樣,由餘滯留秦國一年。

一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

由餘的初心依舊在西戎。回來後,發現戎王貪圖享樂,不再有雄圖大誌,屢次勸諫沒有一次采納。暗自神傷,不過,作為聰明人,估計也發覺了秦穆公的計策。但這不是陰謀,是陽謀。知道了,卻無法化解。何況,秦穆公一直在努力,從未懈怠,那就是不斷派人暗地邀請由餘。一邊是不再信任,一邊是不斷示好。傻子也知道大局已定,由餘沒有別的路可走,隻好伸手接下秦穆公隔空遞過來的橄欖枝,棄戎投秦了。

秦穆公不是朝三暮四之人,把由餘當貴賓招待,虛心請教如何伐戎。秦戎之間的力量平衡開始傾斜。

知道的越多,準備的就越需要充分。拿下西戎還不是時機,待此消彼長打破平衡時才是動手的時候。引子已經點著,巨響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西線暫時無戰事。公元前624年(秦穆公36年),秦穆公更加優待孟明視等人,明麵上的目的自然是讓孟明視等人感恩戴德、肝腦塗地,以報知遇之恩。深層次的原因是一方麵樹立孟明視等人的威望,畢竟年輕又經曆慘敗,難免有人不服;另一方麵告訴大家,失敗不可怕,怕得是一蹶不振,失去強者之心。秦穆公就是要打造一支不怕輸、不認輸,勇往之前的全民意誌凝聚的鐵軍。

這一年,時機成熟,被屈辱折磨了四年之久的孟明視們都憋了一口氣,眼珠子都是紅的,人生的價值隻剩下唯一的雪恥。事實證明:人,隻要潛心做一件事,沒有不成功的。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秦穆公同意了伐晉。孟明視率兵東渡黃河,過河後將船付之一炬,背水一戰,自斷後路,以破釜沉舟之勢攻入晉國。準備充分的戰爭沒有懸念,孟明視他們終於收獲了企昐已久的成功。大敗晉軍,占領王官(山西聞喜縣西北)和鄗,作為對殽之戰的複仇。糾纏多年的恩仇一朝得雪。

這一戰,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勢,打出了秦人的不屈。嚇得晉人龜縮城中,不敢應戰。

勝利來之不易,犧牲得有價值。秦穆公親自從茅津渡(山西運城平陸縣南茅津村)渡河,掩埋殽山中秦軍死難者屍骨,盛大喪禮,入土為安。事隔三年,大哭三天。喪禮上,秦穆公發表了著名的穆公之誓,又稱秦誓。大意是古人都能聽老人的教誨,所以不犯大錯誤。我卻悔不聽蹇叔、百裏奚的勸告,釀成大錯。為了反省,作此誓言,讓後代永遠記住我的過錯。

自山西聞喜到河南洛寧,也就是王官到殽山,這麼遠的距離,秦軍所到之處,晉軍不敢爭鋒。這一仗的慘烈及威懾之大,可想而知。但秦穆公並沒有乘勝追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時機未到,不如挾餘威讓晉人內訌,認為當年的事處理不當,並借此穩定東部邊境,全力謀圖西戎。西戎寧,後方安。這是大戰略問題。

秦穆公繼續攬過,還發下誓言的攬過,給死難者交待,又用一場勝利給孟明視甚至後麵的蹇叔、百裏奚一個交待,還用曆史給所有的國人一個交待,付出者國家永遠不會忘記,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國家的強大。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軍事的目的。秦國的一步步強大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