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短命探花郎5(1 / 2)

荊州是個好地方,南跨長江,北臨漢水,是連東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川湘鄂經濟紐帶,也是一座重要港口城市,在這裏,人民安定,氣候適宜,繁榮富饒,許至也隻需要按部就班,處理點政務,做好自己分內事就行。

可是有一點,卻是他需要重點注意的,那就是荊州兩麵多年來一直斬不斷的匪患。

荊州的匪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朝廷也針對此事出過幾次兵,可惜往往沒多久便舊態複燃,荊州的百姓甚至已經習以為常,西麵的匪賊隻是劫財,很少鬧出人命,而南麵另一窩的匪賊則沒什麼顧忌,占山為王,百姓沒少遭殃,而他們之所以敢這麼為所欲為,很大原因便是會做人,懂得每年給城裏的老油條們孝敬點東西,每當剿匪官兵來了,就能提早得到消息,做好充足準備,才能春風吹又生。

而現在城裏來了個新知府,他們也按照慣例,托人來孝敬東西,不過,許至可不吃這一套,他雖然做不了什麼清官,可也不代表會心安理得接受這種交易,表明了態度後,匪賊們消停了幾天,見這個新知府除了不收錢,並沒有什麼動作,便又故態複燃,該幹什麼幹什麼。

許至初來乍到,雖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沒站穩跟腳,下麵的人不聽話,這把火是燒不起來的,他來這不是為了圖謀利益,也不是要封死人家的財路,再加上人人都認為他身後關係大,和那些盤踞在此的官僚團體倒也互相相處融洽,過了個把月,許至這個上司也當得還算順利,起碼布置下一項任務,不會有人給他陰奉陽違。

許至精心算計,一步步積累自己的威望,手裏也聚攏了不少人才,又整頓了治安條例,擴大商貿,給手下們帶來了更多的商業利益,加上那張辨識度極高的俊臉,不僅在荊州,在周邊也都有了些聲望,人們都道,荊州有個美衛郎,心係百姓氣高華。

這一年來,許至暗地裏派人查探兩個匪窩的情況,大致摸清之後,又敲打了一番手下官員,便借著一件事,正式上書,請求朝廷派兵剿匪。

朝廷派來的正是“威武大將軍”楊天沐,許至也沒想到會碰上他,兩人表麵上都客客氣氣的,像是第一次認識一般。

其實自從楊天沐鏟除北元勢力歸京,因為沒有爆發大的戰事和其他一些原因,一直在京城裏無所事事,每天就是繞著劉昱團團轉,這次得了聖旨來剿匪,他憋了許久的一股氣便爆發了出來,又因為有許至詳細可靠的情報,沒過幾天就把南麵的匪賊給一窩端了,正要一鼓作氣把西邊的也端了,卻被許至攔了下來,然後看著對方身邊一直寸步不離的黑衣啞巴上了山,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麼,這些匪賊紛紛投降,表示願意服從招安。

楊天沐不由問道:“那啞巴是什麼來頭?”

許至笑道:“這座寨子裏的少主人。”

楊天沐恍然,又疑惑道:“那他為何會跟在你身邊?”

許至想了想,挑眉道:“大概是看我衛某人風采不凡,自願跟隨罷。”

楊天沐:“……”

其實這話說出來許至自己也不信,不是對自己沒自信,而是因為這一年來黑衣男表現的太好了,安分守己,甚至還不惜以命相搏替他擋住過一次暗殺,況且他們並沒有主仆關係,許至所付出的不過是多添一副碗筷,種種加起來,都讓他懷疑對方是不是把他錯認成了救命恩人之類。

不過,時間一長,許至和這人也處出了幾分感情,當然要說完全信任是不可能的,隻是偶爾會說幾句話,又因為對方一直不說名字,還替他取了個“衛羽”的別名。

這一窩賊匪被招安,許至便上表了朝廷,將他們通通編入了地方軍籍,包括衛羽,這樣一來,衛羽也算他名正言順的貼身護衛了。

荊州多年的匪患終於解除,最高興的莫過於荊州的百姓,知府衛兆澤的聲望也隨之上了一個台階,那幾日,走到哪都能聽見說書人在繪聲繪色的說著“衛知府大戰匪賊”的奇幻故事,還流傳出多個版本,什麼衛大人向天一吼,化身天虎撲了上去,什麼衛知府用美男計勾得匪窩裏的母夜叉春心蕩漾,自願投降,什麼衛知府淡淡一笑,雙手一揮,天降大雨……

這些故事唯一一個共同點,便是不約而同的忽視了楊將軍的存在,大名鼎鼎的“護國威武大將軍”徹底成了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如果楊將軍來自現代,他就會明白“顏值征服世界”的道理,可惜他不是,於是隻能一個人窩在房裏,滿含心酸的感慨:人心易變啊……

--

幾年後,由於荊州知府衛兆澤政績突出,被皇帝親自指派到北部邊疆,任東三省巡撫,並奉命重修邊境防線。

這一下幾乎是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官升兩品,這速度如同坐火箭般讓人矚目,許至硬著頭皮接過任命,一邊踏上赴任之路,一邊在心裏琢磨皇帝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