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回京(1 / 3)

第二天清晨,陽光刺破林間薄霧之時,悠長而沉悶的號角聲自南嶺莊東口山坡上傳來。號角聲如同一陣狂風,刮跑了村裏的寧靜,也吹散了彌漫一夜的酒氣。

宿醉一宿的村民,拍著頭疼欲裂的腦袋,打著哈欠推開房門一看,無數招展的旌旗出現在他們眼中。村民嘴裏的髒話還沒罵出口,就生生吞了回去,趕緊把門關了再頂上門杠。雙股顫栗著把婆娘孩子推進裏屋,掀開窗縫兒偷偷向外打量。

裏長汪文言匆匆披上衣服,出門想看個究竟。沒容他走兩步,就聽見滾雷般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他揉了揉發澀的眼睛,一個龐大的馬隊已經出現在村口。馬隊中間,一麵耀眼的五爪金龍旗在朝陽中迎風飄揚,旗上鬥大的‘明’字在晨輝裏燁燁生輝。

急促的軍號聲中,頂盔摜甲的猛如虎拎著青龍偃月刀,踩著積雪迎了上去,渾身鎧甲“咣咣”作響。衛隊士兵全副武裝,呈三角戰鬥隊形排列,將駐地圍得水泄不通。

一員紅袍銀甲的年輕將軍自馬隊中出現,將軍打馬來到猛如虎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臣,錦衣衛指揮僉事張道浚,奉命領軍前來護駕回京。”

張道浚隨即起身麵向馬隊,右手一揮高聲道:“眾軍聽令,下馬卸甲,恭迎聖上。”

士兵立刻跳下馬,動作整齊地將盔甲卸掉刀劍入鞘,隨後便有雄壯的聲音,如山呼海嘯般傳來:“恭迎聖上回京。”

朱由校悄無聲息地出現汪文言身邊,笑道:“裏長大人,你不是想要‘度萬歲爺吃齋(注1)’嗎?走吧,隨朕一起回京城。”

汪文言目瞪口呆地看著一身金黃龍袍的大公子,喉結動了動想說什麼,就覺腦袋眩暈不已,一頭栽倒在雪地中…

《明史.列臣傳》載:天啟五年一月十九日,帝自南嶺莊歸。汪文言見聖,心神俱動嚎啕不止,以致昏厥…

………………………………………………………………………………………………

春風得意的張道浚站在道路一側恭迎皇上:皇後已經說了,妹妹嫁入宮內會被封為皇貴妃,僅僅位居皇後之下,而自己也成為唯一的領兵外戚。有明一代,何人能有此榮光?但隨後張道浚就發現,事情似乎並未按照自己的預料發展。

皇上從身邊走過,根本沒有看他一眼,臉上不僅沒有笑意反而冷若冰霜。孫元化目光嚴峻地看了看他,歎了口氣;傅山鼻子朝天,猛如虎腦袋扭到一邊;兩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兒,低著腦袋跟在皇上身後…這是怎麼回事??

“張道浚,你過來一下,朕問你,京營的先頭部隊有多少人?”朱由校忽然停住腳步,頭也不回地問道。

“回皇上,馬隊200人在前步軍300人在後,後軍6500人已在途中。皆京營中雄壯威猛之士,定能護送陛下安全回京。”張道浚不敢怠慢急忙躬身回話。

“嗯,你帶前軍500人回老家沁水,做沁水守備去吧。其餘京營士兵,朕自領軍回京。”朱由校不急不慢地說著,聲音裏不帶一絲熱度。

張道浚臉上帶著疑惑、不解甚至還有些憤怒的表情,瞬間如冰雕一般凍在了原地。

朱由校示意其他人散開,慢慢踱步到一棵老槐樹下,摸出煙卷點燃深吸了一口。張道浚也邁著機械而沉重的步子跟了過去,嘴裏哆哆嗦嗦地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怎麼,不服氣?”朱由校說完,吐出的煙圈隨即就被清晨的冷風吹散。

“微臣遵命便是,但微臣想不通。”張道浚拱手回答,語氣裏充滿了憤懣和委屈。

“朕這是在救你,朕不想你回京後就被砍了腦袋,也不想張鳳儀這麼快沒了哥哥。你父親張銓忠義無雙,朕得替你們張家留下血脈。”

張道浚眉頭緊皺,腦海中一時陷入空白….

………………………………………………………………………………………………..

“張道浚,朕問你。你什麼時候入的西大乘教?”朱由校說完回過身,眼神淩厲地看著張道浚。

張道浚一驚,急忙低頭拱手說:“微臣不敢隱瞞,天啟四年六月入教。”

朱由校冷哼一聲:“哼,這西大乘教之人,時間選的真好啊,正是朕在草原鏖戰無暇他顧之時。你可知,《明律》上有,‘凡造讖緯、妖書、妖言及傳用惑眾者,皆斬。若私有妖書隱藏不送官者,杖一百,徒三年’之言?”

張道浚猛然抬頭,急急說道:“皇上,這西大乘教乃李太後親賜銅鍾經文,這如何能算…”

朱由校嘴角帶著一絲冷笑說:“好,要不要朕把弘治、嘉靖、萬曆年間修訂的《問刑條例》(注2)中,關於妖教的懲罰內容再給你說一遍?”

隨著朱由校冰冷的話語落地,張道浚渾身冷汗直冒,被涼風一吹,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但心裏極為不滿:京城內外西大乘教教徒甚眾,教內高官顯貴不在少數,為何皇上獨獨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