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背典故、秀琴藝(2 / 2)

嫣然看了一眼誌淩,又看向希芸,笑道:“禮部侍郎是珍嬪的哥哥,文學士又是珍嬪幼年的先生,這再正常不過了。常在莫要胡亂嫉妒,當心被皇上責罵,你看皇上今日一直在笑,常在切記,不要掃了皇上的興。”

希芸“哼”了一聲,看向翁同龢,又道:“那翁大人為何也過來,難道你要說翁大人也是和珍嬪有關係嗎?翁大人可是皇上的先生,你這又要如何解說呢?”

嫣然笑道:“正因為翁大人是皇上的先生,宮中這樣的宴會,更應該請翁大人過來了。這說明翁大人在皇上的心裏,很是親厚呀!”

她的話竟讓希芸無力反駁,便端起酒盅喝了一口,又看著載湉。

嫣然耳邊總算安靜了,眼神忍不住向對麵看過去,隻敢稍微瞟一眼,怕別人看出破綻來。卻見誌淩一直看向別處,不禁心中又是一陣發涼。冷笑嘲諷自己,說好的不再癡心妄想,竟還期待他看向自己。

她端起酒盅,猛的一下一飲而盡。木英見狀,連忙勸道:“小主,少喝點,待會你還要為珍小主跳舞助興呢!”

說話間,一曲《陽春白雪》傳入耳畔,眾人抬頭望去,隻見希芸時而微微福身看著琴麵,時而抬頭微笑看向高高在上的載湉。玉指在琴麵上快速的彈奏著。琴聲委婉動聽,讓人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載湉亦是微笑,欣賞她的演奏,卻並不看她。他的微笑似是給了希芸力量,讓她彈的更加用心,將此曲演奏的淋漓盡致。

曲畢,眾人皆誇讚:“此曲曲調高深,小主能彈奏如此精彩,實在是妙!”

希芸聽了心花怒放,笑道:“此曲表明的是冬去春來,大地複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想來今日將此曲送給珍嬪再合適不過了。”

鈺舒笑道:“多謝劉常在,這首曲子不僅適合如今的氣候,更是一種美好的寓意,常在有心了。”

載湉道:“劉常在今日這首曲子,彈奏的甚是不錯,這相較於以往,有很大進步。看來劉常在最近在宮中確實有所改變,如此,朕覺得甚好。”

希芸連忙道:“皇上,臣妾還知道《陽春白雪》的典故。”

不等載湉答話,她徑自道:“古時候有個什麼王,他問另一個人,‘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麼?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那個人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裏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隻有數百人。當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那個人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歌曲高雅、複雜,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即曲高和寡。”

她一口氣將這段話背完,還很自豪的感覺自己背的特別流暢,此刻,她等著載湉誇。

鈺舒一聽便知她定是臨時背了這個典故,心中不僅暗自發笑,這次可不願再幫她了。便看向載湉,載湉心領神會,兩人相視微微笑了笑。

載湉笑著問希芸,“那劉常在說說這是什麼意思呢?那個什麼王與那個人想要表達什麼呢?”

希芸傻眼了,不禁有些好奇,難道自己背了這麼多,還不對嗎?便有些手足無措的低著頭,努力的想,此曲到底表達的是何意思呢?

誌淩見她為難,想著這是鈺舒的生辰宴,可不能因為她掃了大家的興致,便笑道:“小主說的典故臣正好略知一二,不如讓臣來給大家說說。小主說的那個王叫做楚襄王,另一個人叫做宋玉,這宋玉對楚襄王討論的並未是歌曲本身,而是強調俗氣與高雅的差別,他為自己的才得不令世人認可而辯解。他認為,凡是世間偉大之人,往往獨立特行,其思想與行為往往皆不被普通人所理解。”

希芸笑著對誌淩點了點頭,又對載湉道:“侍郎大人說的正是臣妾想說的,臣妾覺得珍嬪就如這首曲子一般與眾不同。思想行為獨立特行,隻有偉大之人才能理解,就如理解她一人的隻有皇上一個。”

載湉聽她開始胡說八道了,便道:“嗯,劉常在今日確實彈奏的不錯,這曲子的典故說的也好,看來劉常在最近在宮中,定是經常看書。不錯,朕希望你繼續保持下去。”

希芸笑眯眯的謝恩,眼神一刻不離載湉,全然不顧宴席上眾人的嘲諷和桌麵上的美酒佳肴。心裏高興的像有一隻小鳥在唱歌,臉上是得意的笑容。這是她入宮以來,第一次見到載湉對自己如此說話。

她不禁認為自己就快要熬出頭了,回想昨夜自己熬通宵背了典故,今日一舉成功,真是可喜可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