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乾清宮大殿上,載湉收到沿海邊境發來的電報,朝鮮政府請求清廷支援,日本以保護僑民為由,增兵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載湉憤憤不平,將電報攥在手心中,起身怒道:“日本對我朝蠢蠢欲動,屢屢就範,如今又以保護他國僑民為由,增兵朝鮮,蓄意挑起戰爭。朝鮮請求我朝支援,你們怎麼看?”
翁同龢、文廷式、誌淩等大臣聞之,從當前國情的利益考慮,他們立即認識到日本進行戰爭挑釁的嚴重性,紛紛痛感,“日本之心昭然若揭,如此我朝必也從此無安枕之日,臣等以為應積極備戰。”
載湉點頭,正要說話,卻聽見李鴻章說了一句,“臣反對,臣認為應該請求他國出麵從中調和,那我朝則可避免戰事。”
載湉並不讚同他的說法,他認為這一站在所難免,這是日本帝國的野心,堂堂大清又怎可屈服,若是屈服,那往後便讓他更加輕狂,於是他道:“日本首先挑起事端,侵略挾製朝鮮,如果導致事情很難收場,那我們自然應該出兵討伐。“
他的聲音越說越高,殿下眾臣皆不再說話。
“臣讚同皇上所說,理應出戰!”禮部尚書李鴻藻鏗鏘有力的說道。
這句支持的話給了載湉無限的力量,殿中大臣交頭接耳,有人讚同出戰,有人支持李鴻章的做法。
於是,文廷式等人連忙俯首抱拳道:“臣附議李尚書!”
“臣附議!”
“臣附議!”
......
“臣等附議!”
附議高呼聲越來越多,載湉緊蹙眉頭,心中的激情如萬裏江濤,翻騰不息,他緊攥手中的電報,道:“翁大人、李大人即日參與軍機處,商議出戰禦敵方策。”
散朝後軍機大臣積極會商,會後次日,向載湉遞交一份商議結果的奏折,采取了翁同龢與李鴻藻的方策。
載湉看後十分認可,當即下旨李鴻章抓緊派兵部署。但卻因李鴻章不願主站,一拖再拖,而在此前,日本早已做好戰爭的準備,正當北洋海軍兩艘軍艦運兵行至豐島海麵時,日軍突然發動襲擊,擊沉了其中一艘‘高升’輪船,由此挑起了豐島海戰。
麵對日本已經發動的侵略戰爭事實,朝野上下紛紛要求主動出戰,禦敵的呼聲日趨高漲。載湉也毅然決定對日宣戰,七月初一,他終於通過重重阻攔發布對日宣戰的諭旨。
又下詔命令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備戰守事宜,並命南洋各督撫大臣預為籌備,但李鴻章卻遲遲不願按載湉的意思去辦,將戰事一拖再拖。
七月二十四,載湉又發布一道上諭,以示李鴻章不要貽誤軍機,可李鴻章卻仍是一直拖著。無奈,載湉隻好直接命令朝鮮牙山南路葉誌超和進入朝鮮北部的清兵夾擊侵朝的日軍。
前方戰事吃緊,軍費開支浩大,屢屢發來電報,請求增加軍餉。
載湉多次下令加兵籌餉,要求停止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之事,但是李鴻章仍然不願聽取載湉的諭旨。
八月末,前方又來電報,催促載湉與朝廷盡快加兵籌餉。
朝中有些官員為此產生不滿的情緒,在朝堂之上直接指出慈禧為她自己的大壽慶典肆意揮霍,卻從未考慮到如今在前線的戰士們!
載湉無奈,隻得歎氣,卻見慈禧走進大殿,一麵走一麵訓斥眾臣:“幾十年來哀家何嚐睡過一個安穩覺,這不是為了咱們的江山社稷麼?哀家的萬壽慶典,如此籌辦難道不是為了江山社稷?”
載湉起身看著她緩緩走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隻得聽著她憤怒的繼續往下說。
“尋常人家老人六十大壽,都可以辦的如何風光如何熱鬧,那左鄰右舍便會說這個老人有福氣,這戶人家便也有麵子。百姓尚且如此,國家自然也是如此。如果連哀家的大壽都辦的如此寒磣,那丟的不是哀家的臉麵,丟的是朝廷的麵子,是整個大清的臉麵。如此一來,又怎能向別國展現我大清河清海晏,民富國強呢?”
“如此一來,連咱們自己的老百姓都瞧不起哀家,那國外的人能瞧得起我大清嗎?那麼祖宗的基業說不定就會毀於一旦,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你們都不懂麼?”說完她轉身麵對殿中大臣,巡視殿中人,怒道:“哀家看你們是明知這個道理,卻要故作不懂。哀家想問問你們,你們做兒子的孝心、做臣子的孝心都去哪兒了?”
殿中人皆低頭不說話,她的話眾人明白,載湉更加明白,這分明是在說自己不願孝順她。不禁心中歎了一口氣,他緊鄒眉頭,站在大殿上,凝視著慈禧,此刻,真想立即請她出殿。
慈禧冷笑一聲,又道:“如此一般,那好!哀家今日把話放在這裏,若是誰敢讓哀家這個生辰過得不舒服,那麼哀家便讓他一輩子過得不舒服。”
說完,她負氣離開,從進殿至出殿她未看載湉一眼,心中對他的憤怒,亦表現在麵部和話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