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鍾愛一生的秘訣
有一家電視台,計劃做一期以愛為主題的節目。但這類題材的節目已經很多很濫了,如何獨辟新徑成了擺在策劃團隊麵前的一道難題。經過集思廣益,策劃團隊計劃推出這樣一期節目:邀請幾對金婚夫婦到結婚現場,請老太太們暢談鍾愛一生的秘訣。為了讓節目更貼近大眾,金婚夫婦從社會上召集,並且不設額外的條件,隻要他們是金婚,隻要他們恩愛。
廣告推出後,報名很踴躍。在第一期節目製作前,節目組挑選了五對夫婦。為什麼要挑選這五對?其實也沒什麼標準,節目組隻是從他們填寫的材料中,將背景相似的挑選出來,放在以後的節目中。比如:如果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夫婦,那麼隻選擇一對在這期節目中出現。
這五對夫婦分別是:同為高級知識分子的侯姓夫婦;當了一輩子農民的馬姓夫婦;來自某集團公司的朱姓夫婦;搞地質的楊姓夫婦;最後一對是市民牛姓夫婦。
節目的製作過程以及主持人的串講詞略去。下麵是這五對夫婦分別講的鍾愛一生的秘訣。
先是同為高知的侯姓夫婦 講述。侯太太(以下為了敘述方便太太們都用老公的姓指代)說他們夫婦鍾愛一生的秘訣是比翼齊飛。
年輕時他們一同遊學他國,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你追我趕,從不落下。後來,又一同回國,在各自的事業領域也爭芳鬥豔。兩人先後都當上了教授、博導,桃李滿天下、著作等身。
主持人問:侯老,您的敘述很讓我們感動。你們夫婦二人都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您除了講述事業、講學術,別的方麵,我指日常生活方麵,就沒有給我們講的嗎?
老太太說不是她非要講事業講學術,而是事業、學術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為了事業為了學術,他們對物質享受的需求已經降到最低。從年輕時,他們就聚少離多。所謂離也不是指出遠門,而是一有時間就各自紮進自己的學術世界裏了。比如吃完晚飯,如果有時間,一個會去書房看書;一個會在客廳看書。但即便這樣的時間也很少,多數情況他們很少有機會在一起吃晚飯。多半是在外麵帶學生做課題。兩人在一起吃得最多的是早飯。因為再晚,也要回來睡覺。所以,早飯會一起吃。
電視台在播出節目的同時,還同步推出了短信互動平台、網絡交流平台,以方便觀眾留言發表看法。
侯老夫婦講完後,觀眾留言表示欽佩的居多,但多數人又說做學問是要有天賦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學富五車、著作等身,而且還要是 夫妻兩人同時,放在全國也算精英夫婦。所以廣大觀眾隻有欽佩、仰慕的份,但他們這種恩愛普通人是學不來的。況且他們幾乎放棄了享受生活,也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接著是第二對夫婦,搞地質的楊姓夫婦。楊老太太說,她恩愛的秘訣是奉獻和犧牲。楊老先生做了一輩子地質工作,年輕時,基本是長期在野外探礦,真正的聚少離多。隻有探親假時,他才能回來一次。一年一次吧。而且時間很短,隻有十二天。十二天什麼概念?在現在可能不覺得,但那時候真的很短。因為交通不便,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楊老先生在大西北探礦,而楊太太住在東南沿海。楊老先生回一次家,先需要坐大半天的汽車趕到最近的地級市換火車。火車要趕點,趕不上點就需要再等一天。那時火車慢,而且沒有直達的。為了到達家鄉的縣城,他需要換乘三次火車,路上短則三天,多則四天。到了家鄉的縣城,他還需要換汽車到公社,到公社後,還要走山路才能到家。有幾次,到家後睡一覺,第二天早上就要返程了。因為回家如此倉促,也沒法要孩子。但有什麼辦法?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楊先生奉獻給了國家,楊太太奉獻給了自己的先生。
後來組織上體諒他們的困難,就讓楊先生把楊太太接到了基地。楊太太本以為自此夫妻二人可以天天團聚了,哪知所謂基地也就是隔那麼一段時間回來住一陣子。他們地質隊的探礦範圍是整個大西北,很多時候一出去就是好幾個月。但終歸是比回家鄉探親強多了。而且他每次回來能住上個把月。那段時間應該是他們夫妻最幸福的時候。
楊太太來自江南,她來到大西北其實是很難適應的。風沙大、用水極其困難。洗澡是極其奢侈的事情。很難適應吧?但她堅持下來了。還養育了三個孩子。他們在大西北一直住到楊先生退休,才回到江南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