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中原製藥廠(1 / 3)

八十年代初期,國際上維生素c產品銷路看好,國內維生素c緊缺,國家計委、國家醫藥管理局計劃建設一個相當規模的現代化維生素c生產企業,在眾多地區競爭中,豫省憑借理想的玉米原料產地優勢獲得這個項目。項目曆經“七五”“八五”“九五”三個五年計劃,計劃投資從4.95億一直追加到11.39億,最後直到13.26億。從1984年通過計委審批到1992年投產,建設周期超長,而且項目自投產就始終未能按設計要求達標運行。開始生產僅一個批次就停工了。生產原料比生產出的產品還貴,從一開始就虧損,沒有給國家創造一分利潤就破產了,成為上輩子省市兩級的一個大包袱。是國家不按市場規律行事的一個反麵例子。

上輩子的慘劇現在還在進行,王曜實在忍不住看到這樣的事再發生,出言提醒龔自強。

“你個小孩子,又在胡說八道。中原製藥廠的事你知道多少。隻是從上到下都十分關注的項目,你怎麼信口開河,如果往回倒幾年,一定會治你個擾亂社會安定的罪名。但是現在,你這樣的言論也很不好啊。”龔自強很生氣,對王曜的好感簡直消失的一幹二淨了。

“龔叔叔,我是不是信口開河,聽我跟你分析一下。”

“中原製藥廠的項目立項原因是國際上維生素c產品銷路看好,國家想建一個項目出口創彙,是不是?那麼就是說產品的銷路在國際市場,國內沒有生產技術,需要引進,也就是說生產設備我們也不能自給。這樣一來,我們除了原料就什麼都沒有,都要受製於人。而且維生素c並不是藥品,也就是說不是必需品,隻是符合了國外保健市場的一股潮流,那麼維生素c是否能夠一直暢銷還是未知數。”

“而且最關鍵的是,市場的事由市場說的算,維生素c的價格高昂,必然會吸引國外的生產廠家增產,從來都是物以稀為貴,產量上去了,價格就會下來。國家選擇此時建廠實際上是擾亂市場。國外藥廠競爭激烈,對於價格的反應非常敏銳,等到我們參與進來,不僅會在高價位時做吃虧交易,而且會擾亂市場秩序,扭曲價格信號。”

“國家現在已經開始廠長負責製,目的是什麼,讓企業更好的融入市場。但是中原製藥廠呢?又是計劃經濟投資體製和政府部門直接創辦企業。投資主體是誰呢?國家和省裏各出一半,國家醫藥總局,國家原材料投資公司,省裏,市裏都有投入。又是政企不分的典型代表。”王曜回憶著上輩子中原製藥廠失敗的原因。

龔自強很不滿意:“這麼多年,不都是國家在投資?沒有國家,哪有這麼多現代化廠房,就是因為產品銷路看好,國家才計劃投資的。明明是國家眼光敏銳,怎麼讓你說的這麼不堪。”

“龔叔叔,咱們不說氣話,國家建了那麼多廠,現在的效益真的很好嗎?您是市長,您應該知道,最起碼我知道,我媽媽的國棉二廠一旦停止國家計劃采購推入市場,馬上產品就會沒有銷路。”

上輩子中原製藥廠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型工藝設備引進中的失誤,現在還沒有發生。但是考察隊伍現在已經在組建中,貪大好全就是他們上輩子的毛病。拳頭產品維生素c采購的設備居然是在國外都沒有投入使用的新設備,隻因為被設備商一頓忽悠,放棄了國外藥廠正在使用的成熟裝備,選擇了一套沒有經過實踐的理論中的設備,運回國內放到生鏽都沒有安裝成功。沒有工程技術支持,就是一堆廢鐵。耗費了大量的外彙。

“龔叔叔,好吧,就算立項沒問題吧。但是生產設備要向國外采購是真的吧?可是考察隊伍中的組成有多少醫藥專家呢?據我所知,考察隊伍帶隊的是內定的第一任領導,可是這位領導來自棉紡廠,其他幾位隨行分別來自機械,化工,搪瓷。讓一堆外行去采購醫藥設備。居然沒有一位醫藥行業的權威。”

龔自強有點無言以對,這件事情龔自強知道,市委市府的幾位領導還為了能不能參加這個考察小組有過紛爭,都把這當成是一次公費旅遊了。因為不是龔自強負責的,龔自強也就沒有關心,但是考察團隊沒有醫藥專家的事自己也是才知道。

“這不是胡鬧嗎?一堆外行去采購內行裝備,你是從哪聽說的?”龔自強問道。

“龔叔叔,我隻是跟你提個醒,不要看我們國家現在和西方一些國家是蜜月關係,就以為國外的資本家都是善良的。本來你就是要到別人鍋裏搶食,別人怎麼可能不防備你,甚至會坑你一下,連一個醫藥專家都沒有,我對這個考察隊的成績不看好。而且考察隊的考查範圍我也不敢恭維,目的地是哪裏?米國,德意誌,意大利,瑞士,都是風景如畫的地方啊。但是設備要匹配是不是應該主要考察一個地方的呢?幾個地方都要下單,將來的匹配也是個問題。而且聽說維生素c的主要生產設備並沒有在國外經過實踐驗證,隻是理論上的一套設備。並不是成熟設備。專家考察組居然相信了設備商的話,準備采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