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熱賣的鴨鴨(2 / 3)

“陸阿姨。”王曜叫陸芷琪。

“說了工作時間叫我陸總。”陸芷琪有點不高興。

王曜吐吐舌頭,“對不起,我叫習慣了,又忘了。不過陸姨我叫習慣了,就咱們單獨相處時我還是叫你陸阿姨吧。”陸芷琪也沒有可以反對,人前叫自己陸總是為了讓人不要忘記王曜才是大老板,人後叫自己才顯得王曜跟自己親近呢。而且陸芷琪也知道這是王曜真心實意的叫自己阿姨,可不是什麼籠絡人心的舉動。

“陸阿姨,現在十一月半了,中州天氣也開始變冷了,咱們要正式開始銷售大作戰了,都做好準備了嗎?”

“差不多吧,這些天我和賴澤棟一起在下麵地市跑加盟代理,有的小地方確實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我的意見是不適合的就不勉強發展加盟。咱們直接設個銷售點就行了,從本地招幾個銷售人員就行,關鍵是咱們公司也是剛開始發展,人手也都是新招的,真的放出去負責一個銷售點,總感覺不那麼放心啊。”陸芷琪很為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條件不成熟可以放一放,等到羽絨服大賣,自然會有人來找咱們的。咱們還是先把中州的市場打開,廣告策略不是做好了嗎?就在電視台,廣播台打廣告。把有獎銷售的旗號打出去。”

“王曜,有獎銷售符合規定嗎?”陸芷琪有點猶豫,內地的政策現在非常死板,有獎銷售是否符合工商規定,陸芷琪有點不確定。

“沒事的,傻子瓜子有獎銷售獎勵一輛小轎車都沒事。咱們也不會有事的。”王曜一點也不在乎,隻要不犯法就沒什麼事。

“設一等獎一名,獎勵價值一萬元的全套家電。二等獎十名,價值一千元的進口彩電一台。三等獎一千名,鴨鴨羽絨服一件。”

“好吧,你是老板,你說的算。”陸芷琪點頭答應。

“中州的幾大商場都談好了嗎?”

“談了,不過有幾家想要進場費,我還沒有答應呢。還有就是鴨鴨廠已經把十萬件羽絨服陸續發過來了,咱們這幾間門麵可放不下。我又在東站附近找了幾間倉庫,但是晚上還得雇人看場,防火防盜。你可還得給我撥經費啊。”

“你們十萬元都花完了嗎?”生意還沒開始,王曜就覺得壓力山大了。原來設想的太美好,如果當初真的用十萬元做押金,連開始的攤子都鋪不開。還好陸芷琪不但談下了合同,前期的十萬件衣服還不用貨款。鴨鴨廠也大方的連押金都沒收,王曜才有了十萬元活動經費。

其他地市的人進貨就沒這麼容易了,現款現結,交錢打貨。鴨鴨廠現在又有人冒出來反對李德生給王曜的優惠太大了。鴨鴨廠沒想到國內的市場居然這麼好做,事先預想的困難都沒有遇到,各地都有人願意經銷鴨鴨羽絨服。前期鋪貨鴨鴨廠就把四百萬件羽絨服發到了全國各地。不過李德生知道這不過都是暫時的,明年新羽絨服出世才會是羽絨服廠重新洗牌的時機,李德生沒有毀約的打算。

“沒有啊,但是賴澤棟去洛陽了,我現在手上沒錢啊。”

“錢都在賴二哥手裏嗎?這樣不行,賴二哥雖然是董事,但是經營的事應該是總經理負責製,經營資金應該放在你手上,回頭我跟二哥說一聲,讓他把錢都放在你這裏。”王曜也覺得公司的發展現在太隨性,沒有一定的規則,不過初創期間可以容忍。但想有更好的發展就不能如此了。

“陸阿姨,鴨鴨現在已經在滬上賣火了,一天日銷十萬件。你沒看報紙嗎?10萬‘鴨鴨’飛浦江,10萬‘鴨鴨’鬧西湖,10萬‘鴨鴨’闖關東,10萬‘鴨鴨’灑油城。咱們中州雖然消費力不如滬上,但是咱們人口可比油城大啊,而且咱們的活動也比他們多,他們有什麼有獎銷售嗎?可是咱們現在日銷數量才多少?”

這些銷售數據都在陸芷琪心裏,隨口就說出來了。“咱們是進入十一月份才開始賣,前期都在打通銷售渠道。這一點咱不能和其他地市比,人家的銷售渠道都是暢通的。咱們是新的,就為了咱們拿了豫省的總代,有些店對咱們意見很大,人家也想拿,但是現在隻能做咱們的二級經銷商,熱情就不高了,比如中州供銷社,我去看了,咱的衣服都在最角落,倒是那些雜牌放在最顯眼的地方。還有咱們給每個銷售點配的廣告標語也沒見他們使用。”

“哦?還有這麼回事?”王曜皺起眉頭嘟囔了一句。

陸芷琪接著說,“中州今年的天氣也怪,都十一月了天還不冷,直到這幾天才開始變冷,所以前幾天銷量一直不高,我這有記錄。”說著,陸芷琪從身上拿出了一個小日記本。

“十一月一日,全市銷售231件。十一月二日,全市銷售307件,……十一月十日,全市銷售3287件,十一月十一日,全市銷售5688件,十一月十二日,全市銷售7548件,昨天全市銷售8977件。還有全省的,數據還沒有反饋回來。但是催貨的電話倒是一個接一個,弄得我都不敢離開辦公室了。”

“陸阿姨,是我心急了,看著別的地方熱賣,咱這裏老是不溫不火的,心裏急了,對不起啊,陸阿姨。”王曜這才放下心,數據說明了問題,天氣不冷,再著急羽絨服也不好賣啊。還好一陣狂風,中州已經開始進入低溫天氣。等到第一場雪下來,就更好賣了。

“陸阿姨,我讓你招的銷售都招好了嗎?”

“哪有那麼容易啊?咱這是私企,但是別人都把咱們當成個體戶,但凡心思有點大的,都想找個好單位安安穩穩的上班,真的招不來人,要不然我也不會有這麼多直銷點卻布置不下去人。”陸芷琪一籌莫展。

前麵忙活了一個多月也才隻招了一百多人,每個月光工資就得一萬了。敦睦路的店麵最大,就需要十個人才能忙過來。還有往各個商場送貨的活,都交給了海子,海子領著一幫送煤的夥計,白天送煤,晚上把車打掃幹淨鋪上床單送衣服,額外多掙點錢,一幫窮哥們也很滿足。剩下的直銷點主要放在國營大廠門口,打上鴨鴨專賣的旗號,趕在工人上下班的時候,搭起展示衣架,把樣品掛上去。一個點怎麼也得五六個人才能忙活開。中州這麼多國營大廠根本擺不下啊。

“陸姨啊,估計還是得繼續公關幾個大商場,他們才是中州的商業領頭羊,他們不出力,咱們這是使的蠻力啊。人工成本太高了,見效還慢。”

“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人家賣鴨鴨的能掙錢,賣冰川的也能掙錢,幹嗎隻為你鴨鴨吆喝啊。”

“陸姨,咱們商量一下,我們的規模太小,這是事實。我們得借力,而且說實話,能拿下五百萬轉讓費,咱們今年就已經大賺特賺了。但是咱們也不能太貪心了,把所有的利潤都攥在自己手裏。我是這麼想的,商場不是不積極嗎?咱們就給他們一個返點。凡是年銷售能達到10萬件以上的,咱們給他返5個點的利潤。不到10萬件,5萬件以上的,咱們返3個點。5萬以下的就返1.5個點,這樣他們的積極性不就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