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這,老太太就特別反感老爺子歸鄉養老的這一茬,要是這老東西沒回來,她也不至於落到這一地步,可怨怪歸怨怪吧,老太太也沒那個本事和辦法,把老爺子趕出去。再者,在這個老院裏生活了那麼多年,戚氏似乎也不像年輕那會兒,那麼向往的走出去了,尤其是,歲月不經意之間生的改變,使得老太太原先藏在心裏的那點念想,也不知不覺的就磨滅了去。漸漸的,她也不再貪戀惦記著那種榮華富貴堆裏的錦繡,反而已經習慣了,這種小院子裏自己獨霸一方的優越感。
所以,戚氏其實是真的也跟這大多數的莊戶人一樣,在這種封閉的環境裏生存了長久的時間後,一邊慢慢的萌生了對外界的畏懼心理,一邊也生出了那種‘戀窩’的心態了,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甚。
因而,老太太猛然察覺到自己這種心思之後,起初也是溢滿了悲哀的,對她自己個兒鬥誌喪失的悲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複雜,甚至是有些不甘,為自己‘墮落’的不甘,但隨後,幾經糾結掙紮之下,卻也隻剩下了認命。
戚氏認命的看清了自己的本心,也認命的知道了,她這輩子估摸著是很難走出這老院子,走出這小山村了,當然,這份認命裏頭,也包含了她要跟著楊老爺子一塊,度過剩下的餘生的宿命。
不得不說,當初雖然老太太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嫁給楊老爺子了,因此這幾十年,她也從沒有一心一意的,將心思都放在楊老爺子身上,沒有正兒八經的花心思教養過孩子,但是,總歸這幾十年,讓老爺子給了她安穩的生活,同時,她也是在這種安穩的生活一下,漸漸的對楊老爺子產生了,一些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依賴心思。
老太太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畢竟一個人的心思,可能會短暫時間內的迷蒙住了,但最終還是會自己讀懂了明朗。
既然認清了自己心裏的想法,戚氏也隻能逼著自己正視起來,尤其是她目前在老院裏的處境,簡直可以說是極不樂觀,假如老大媳婦所說,要是自己還想在這老院子裏立足,那就必然得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了。
老太太記得,大兒子一家還沒走之前,當時她們婆媳兩個,就因為這問題,關起門來商討了大半天,最後統一得出結論,要想改變自己,目前在老院裏的劣勢處境,隻能盡快立威,找回場子。
戚氏這兩日是,時時刻刻的都記著當時老大媳婦說的那番話,“娘啊,你知道咱家現在上不上,下不下的,連個長輩尊卑都沒有了。這都是因為啥呀,還不都是因為咱爹突然領回來個莫名其妙的二娘,大夥兒都看得出來,老爺子偏心那個女人。這人嘛,有幾個不長了勢利眼的,我親生的兒子,那也免不了現實。當然,我們家老爺除外,他對您那可真的是一百二十個真心的孝順,別的不說,回回從城裏回來,我們老爺不管多忙多晚,都記著您愛的那一口糕點,說什麼都要買回來帶給您過過嘴癮。
還有我吧,作為兒媳婦,也是時時刻刻把您放在心上,難得出去逛個街,看個鋪麵啥的,碰到那賣布料的鋪子,也總是忍不住走進去看看瞧瞧,就想著給您老扯幾尺新式舒服的料子回來給您做衣裳。
可老二老四他們的心思,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往前的時候不說,就說自打老爺子回來以後,我眼瞅著這老二家的,老四家的,這兩個可是對您沒以前恭敬了啊,尤其是老四屋裏那兩小的,被老爺子慣的,那眼裏還能有誰了。
要再這麼下去,我瞅著這院裏估計得翻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