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於銳誌和於若秋兄妹倆一起來到了嶙山,他們是送一批抗洪物資過來的,當然,這種小事還用不著他們親自出馬,他們也是來關心一下蘇星暉的,今年嶙山市的防汛形勢很緊張,他們也是知道的。
於銳誌和於若秋兄妹代表著薪火基金會,而薪火基金會在這一次的水災中,向嶙山市捐贈了大筆抗洪物資,為嶙山市的抗洪搶險,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蘇星暉、鍾玉澤等市領導為薪火基金會舉辦了一個捐贈儀式,省電視台都到場進行拍攝,這樣的新聞,在此時還是很鼓舞人心的。
捐贈儀式結束之後,市裏便請於家兄妹吃了一頓飯,不過,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他們也不能帶頭大吃大喝,於是,這頓飯就放在了蘇星暉家裏,作陪的人也隻有鍾玉澤、鄭紅等少數幾個人。
鍾玉澤和鄭紅也知道於家兄妹跟蘇星暉關係非同一般,所以他們吃完飯也都借故走了,鍾玉澤還要去抗洪第一線呢,現在鄭紅肩膀上的擔子也不輕。
兩人走後,於家兄妹臉上的神色便更加輕鬆了,到了蘇家,他們就跟在自己家那麼自在。
於銳誌道:“星暉,今年嶙山市的汛情看起來不容小視啊!”
於若秋也說:“是啊,這裏每天都下這麼大的雨嗎?”
蘇星暉看了看窗外,窗外的雨還在下個不停,而且是瓢潑大雨,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他無奈地搖頭道:“唉,都下了十幾天了,一直不停,從九八年那一次開始,我就沒見過這麼大的雨呢。”
於銳誌道:“這雨南方都少見,在北方這麼小,真的是太不正常了,也隻有九八年那一次比得上了。”
蘇星暉道:“一想到九八年那一次,就仿佛是在昨天,那一次也是你們幫我,一起度過了難關,這一次又是你們來幫我了。”
於銳誌道:“說這些幹嘛,我們成立薪火基金會,不就是為了這樣的事情的嗎?這個時候我們不站出來,那還成立這個基金會幹什麼?那不是擺設嗎?”
於若秋道:“星暉,你們還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盡管說。”
蘇星暉道:“你們已經做得夠多了,現在嶙山市的汛情還在可控製範圍之內,所以你們不要太擔心。”
於銳誌和於若秋都知道蘇星暉心裏有譜,聽了他的話,於銳誌點頭道:“那就好,反正有什麼事情的話,跟我們說就好了,要是我們的力量不夠的話,還有很多人都會幫你的。”
蘇星暉也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隻要他開口,於銳誌、於若秋、侯文海、侯文昌等許多人都會不遺餘力地幫他,事實上,他們已經幫了很多了,薪火基金會這一次是出了大力氣的,而他們這些人也都是給薪火基金會捐款最多的人。
如果是在蘇星暉剛剛到嶙山的時候,他還真的需要倚仗於銳誌他們給予更多幫助,那個時候的嶙山市,百廢待興,百業凋敝,財政狀況很不樂觀,而且北甸河的河堤也沒有經過整修,很多地方破敗不堪,想要頂住這麼大的水是很難的。
但是這些年,嶙山市經濟展度非常快,嶙山市的財政狀況已經相當不錯了,對北甸河的治理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河堤都經過了整修,比原來強得太多了,如果在這個時候,還需要社會捐款在防汛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的話,那就太不像話了。
事實上,蘇星暉認為,像防汛這樣的事務,本來就應該由政府來承擔最重要的角色,因為政府是收了稅的,收了稅就應該把這個社會管理好,讓社會經濟展,百業興旺,當然也包括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社會捐款需不需要呢?當然也需要,因為這些熱衷於公益的企業,他們也是需要表現社會責任感的,但是在扮演的角色方麵,當然還應當是政府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企業和個人的捐款都隻應該是補充。
但是呢,之前很多地方,在出現自然災害的時候,讓企業承擔了太多不應該他們承擔的任務,很多本應該是政府來承擔的責任,都交給了企業,這就有一些問題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之前政府力量不夠,現在既然嶙山市政府的力量足夠了,那蘇星暉自然要讓市政府承擔更多責任,社會捐款隻能作為一種補充而已。
不過,薪火基金會這一次對嶙山市的幫助還是非常及時,力度也相當大的,給了嶙山市相當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