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謂我舅者(2 / 3)

“喏!”張曉聞言也唱了個喏,恭敬的退了下去。

張曉這邊才退了下去,張通讓人去囑咐了長史楊然一番,便上了車駕往上林宮去了。

安夏城是大夏太祖皇帝立國後在秦水旁的一個塊處女地上經過縝密規劃而建的,一直到了大夏開國十年建設完成,整個政治中心才遷移到了安夏城。

整座城池被四條大道呈豐字形劃分開來,貫通南北的是安夏大街,在最北方是大夏皇帝和太後居住的上林宮和永春宮,兩座宮殿另外有城垣隔開,也分稱西宮和東宮,統稱為內皇城。內皇城南方則主要是大夏王朝的各級辦事機構,緊挨著上林宮最近的就是丞相府了。

因此張通才上了車駕,走上一會就到了上林宮門。左右遞交了丞相的官帖後,就有侍衛和黃門郎一層層上報。他張通因為可以“讚拜不名”,所以不需要遞交名帖。

那邊侍衛和黃門在緊急的層層上報到皇帝,而這邊張通隻需要慢悠悠的往宮裏走。因為國喪,整個上林宮都籠罩在一片片白布之下,所有的人都必須在製服外套著白衣,以示哀悼。

宮中的氣氛顯得十分的靜穆嚴肅,也顯得有那麼點孤獨吧。

沒來由一股心酸在張通心上迸發。薑或如今才年僅九歲,就失去了母親。雖然被迎立登極為帝,但是讓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獨在大夏的最頂峰,天下間誰能與親,那種孤獨誰能懂?

腳下的步伐不禁開始加快,他和張氏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弟,關係自是非常好。在薑或五歲時孝平皇帝繼位就封其為廣陵王。張通從那時候開始就隨著薑或母子在廣陵國出仕,對薑或這個親外甥,也算是特別上心。

今日來上林拜見皇帝,也無非就是君臣說說事,舅甥說說話。因為張通自己的心裏,也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感覺在縈繞,但是具體又說不出是什麼感覺。

很快就到了上林宮前殿的策室,就是前殿乾元室旁的一個小書房。此時的大夏天子薑或正在與伴讀楚羽和藺離在策室裏看著書卷。

楚羽和藺離兩人俱是大儒席明的授業弟子,而席明本是廣陵國祭酒,是孝平皇帝指定給薑或授業解疑的。如今薑或為天子,席明遷為少府,成為了天子的私人大管家,楚羽和藺離兩人則為郎官,依舊為天子伴讀。

張通走到了策室門口,解下了佩劍給身邊的小黃門,並且脫下了鞋履,這才走進了策室。雖然他張通可以“劍履上殿”,但是在小外甥麵前,他不想佩劍,因為他擔憂這會給薑或帶來一種武力上的壓製感。

入了策室,張通徑直來到了薑或身前幾步遠,跪坐了下來,伏地拜道:“陛下。”

座上的薑或看到是張通前來,連忙起身走到跟前扶張通起來,口中連忙道:“舅父大人與我雖是君臣,但是你我還是舅甥呢!以後若非在外人之前,莫須再行此大禮,以免見了外。快快請起罷!”在薑或連勸帶扶之下張通這才跪坐了起來,見到張通如此,薑或也才退回到座上。

一旁的楚羽二人見是張通前來,連忙恭敬的見禮道:“郎官楚羽(藺離)見過相王!”

“你們且退下吧。”薑或在座上對二人揮了揮手道:“今日伴讀就到這裏了,你們二人明日再來。”

楚羽二人得逐客令,連忙唱喏,退了下去。

“陛下在讀什麼書呢?”二人退下後,張通並沒有上稟什麼要事,當即就聊了一句閑話。

薑或本來想開口問張通前來是否有要事要奏,還沒問出口就聽到張通一反常態說閑話,一愣之下有些不習慣,許久才稚嫩的答道:“左右閑來無事,席少府今日沒有開堂,所以在讀《爾雅》。”

“《爾雅》?”張通疑惑了一句。

“是的,舅父大人。”張通每次來宮中基本是有要事稟奏,奏完就走了,很少跟薑或講這些,所以薑或到現在還覺得有些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