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別府敏子,青法協法官大會(1 / 2)

“……平成XX年刑字XX號案件現在開庭……現在宣讀裁判庭紀律……本案由田枝長一郎、石福康介、別府敏子三名裁判官組成合議庭,由我田枝長一郎擔任裁判長……”

一係列庭前程序完成,裁判長主持核實被告人身份,讓公訴人宣讀起訴書。

九條檢察官義正言辭地宣讀起訴狀,氣勢之凜然,讓旁聽席上的媒體記者都為之歎然。

被告人上河一真眯著眼養神,雙手疊在手杖上,撐著地,似乎一點也不關心自己的處境。

辯護人妃英理正襟危坐,盡管已經看過起訴狀,她仍聽得十分認真,生怕其中有什麼新的內容出現。

此時在等候室休息的古雅人也拿到了今天開庭的合議庭成員。

“別府敏子啊,怎麼是這個女法官,這位可比九條檢察官還不好惹啊。”古雅人略感頭痛。

之前原身留下的資料中,不光有時刻關注的“大人物”、能夠為己所用的人脈網,還有各界值得關注的“新秀”。

別府敏子可以說是法律界有名的法官新星了。

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在大四就能通過司法考試的學霸,一年半研修後成功晉升助理法官,任左陪審法官,五年時間按例晉升職權特例助理法官,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在任職助理法官不足十年的情況下,晉升專職法官。【注釋①】

如果古雅人此刻在庭審現場,就會看到別府敏子坐的位置不是左陪審法官,而是資深法官才坐的右陪審法官位置。

或許非同行的人不懂這有多厲害,隻需做個對比就能一清二楚。

正常而言,法學部有關考試大綱的專業課程從大三才開始,大四就能通過司法考試的幾乎微乎其微,所以一般裁判所的研修生完成研修,取得合格資格,晉升為助理法官的年齡大約是在二十五歲。

而二十五歲的年齡,在裁判所妥妥的“年輕人”,足以稱得上一句精英。

這樣的精英,要曆時五年才能成為職權特例助理法官,獨立審案,等到第十個年頭,才能轉為專職法官,至於什麼時候能坐上右陪審法官的資深位置,成為主任(專任)法官,那就看個人能力和造化了。

別府敏子,大四通過考試,算上研修期,成為助理法官的年齡最多二十三四,如今三十歲出頭的她,用了不到十年,就走完了別的“精英”需要十數年才能爬上的晉升曆程,能力之強、背景之厚,著實可怕。

古雅人比旁人多知曉一點細節。

別府敏子的背景之一,就是她是青法協法官大會的成員。

青年法律家協會,簡稱青法協,這個“民間組織”的發展經曆極為曲折,同時充滿權力的鬥爭與理念的碰撞。

青法協成立於1954年,奉行“擁護憲法、和平與民主主義”的宗旨,主要由當時的學者、研究者、法律家構成,發起人中不乏法律界著名人士,像是加藤一郎、平野龍一等東大教授這樣的大人物。

由於加入青法協的“少壯派”法官越來越多,青法協法官大會就此成立,成為“少壯派”法官們彼此溝通交流的聯係紐帶。

然而1966年發生了一起大事件,最高裁判所作出“全遞中郵判決”,引起財經界、政府、自民黨等多方人士對司法界進行猛烈抨擊。

次年9月,《全貌》等右翼雜誌通過公布青法協法官大會的成員名單等方式,不斷以輿論攻擊、曝光家庭、逼問立場等手段迫害這些年輕的法官。

由右翼掀起的司法反動持續了十幾年,本來前途光明的中青年法官慘遭打壓、調職、流放,這種迫害直至1984年青法協法官大會宣布獨立,與青法協總部割裂開來,才逐漸停止。

乍一看,好似這個組織是個破落沒錢途的“民間組織”,但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前後輩、派係這種紐帶是植入日本民眾骨子裏的。

受到前輩們保護而“殘留”下來的“少壯派”法官,十幾年後成為裁判所體係中的中流砥柱。

慘遭迫害的前輩有些在形勢好轉後,受到“補償性升職”,一躍成為法院的中高層。

過去“戰鬥的傷疤”如今成為熠熠生輝的履曆,受人尊重,更不要提那些曾經因迫害而離開裁判所,投身法律界的人士,如今也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律師、大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