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初見黃河滿心喜(1 / 3)

(金秋時節南下路,輕鬆愉快不覺苦;初見黃河滿心喜,岸邊小院拉二胡。)

那一年是旱年,因此並沒有出現秋雨連綿的情況,這倒也給耿家父子們的出行帶來了不少方便。他們每日裏天亮即行,近黃昏了就找個沿途的客棧借宿。一路上,除了早飯和晚飯可以在客棧裏湯湯水水吃得比較舒服一些之外,午飯大多是找個有水有草的地方,先將毛驢卸了車,讓其溜達著吃一些鮮草,喝點兒水歇歇;父子們也喝點兒水,吃一些幹糧了事。

離家之前,耿老爹已經準備了一個帶蓋兒的木製大水桶和兩個大大的銅水盆兒,以及碗筷什麼的。這兩個大銅盆兒,有一個是專門備上給毛驢飲水用的。耿老爹年輕的時候曾經多次徒步出遠門,因此,對於長途跋涉所需要準備些什麼行囊還是很有經驗的。走的時候帶上的大餅、鹹菜什麼的吃完了,耿老爹就在沿途的客棧裏再買一些備上;毛驢的草料不多了,也不斷地補充一些。

每天早上從客棧出之前,耿老爹都會把大水桶裏加滿水。如果中午前後遇不到一個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小歇,耿老爹就把水桶裏的水往飲驢用的銅盆兒裏倒上半盆兒,給毛驢也喝一些。如此,一日不停息地向南進。

沿路的風景每日裏都在變化,但天氣並沒有冷起來,似乎永遠都是家鄉的金秋時節,讓人感覺實在不錯。而且,對於還尚未成年的孩子們來說,總會有一些新鮮的事物在前麵,倒也確實是大好事一件,耿直甚至快樂起來了。再說還有驢車代步,所以父子們並不覺得特別辛苦。

九月初的一天下午,太陽還有一杆子高的時候,耿家父子四人乘坐驢車來到了黃河邊兒上。

第一次上了堤岸見到波浪滔滔的黃河,耿正、耿英和耿直都非常激動。耿直興奮地說:“嗬,好大的河哇,可比俺們家的那條小河大多了!”

而耿英看了一會兒,卻有點兒惋惜地說:“可這大河裏的水怎麼不清澈呢?怎麼洗衣裳啊!”

耿正新奇興奮了一會兒之後,撓撓頭犯愁地說:“怎麼過去呢?俺們還有驢和車!”

耿老爹笑了,說:“不用愁,有渡船呢!”

“驢和車也能渡過去?”

“都能渡過去!”

大家放心了,又觀賞遊玩一會兒。

抬頭看看日頭即將落山了,耿老爹對耿正兄妹三人說:“娃兒們,今兒個別再玩兒了,俺們得去旁邊的村兒裏找個地兒住下來呢。明兒個咱不著急過河,你們沒有玩兒夠,就多玩兒兩天!”

遠遠望去,往西大約一裏多遠的岸邊上,有一個約莫五、六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走近了現,村口一棵高大的椿樹枝椏上掛著一個大木牌,木牌上麵刻有三個大字:灘頭村。進了村一打聽,才知道村子裏並沒有客棧可住。

在村子的最南端,一對年長的老夫婦正坐在自家個兒門前的井台邊兒上閑坐著聊天呢。耿老爹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說明情況,請求能在老人家裏留宿兩日。

和善的老爺子笑笑還沒有開口,老婦人就爽快地說:“行啊,出門在外的不容易,還帶著三個娃娃呢。俺們家現有兩間空著的房子,平時留給女兒們回來住的,隻要簡單打掃一下就行啦!”

如此順利就問得了可以留宿的地方,真正讓耿老爹喜出望外,不免千恩萬謝幾句。而這一對慈眉善目的老夫婦並不多說什麼,隻是趕快起身推開大門讓耿家父子們進院兒。

沒有門檻的大門相當寬敞。征得老夫婦同意後,耿老爹將驢車停在了老人家的院子裏。耿正幫著爹卸了車後,耿老爹隨手把驢子拴在院裏的一棵灘棗樹上。樹上的棗兒已經打了,但地上有不少棗樹葉子,驢子就使勁地夠著添吃周圍的棗葉。

老婦人看著笑了,對耿老爹說:“你把大門關上,放開它哇!看它可憐的!”

耿老爹說:“它倒是不會跑了的,但到處走動怕糟踐了您老人家的院子呢!”

“不礙事,不礙事,你放開它,讓它自己吃棗葉,看它香得!”

耿老爹心裏暗想:真正遇上好人啦!於是放開毛驢,把院子裏散亂的家什和柴火規整一番。完了又問兩位老人家:“有什麼需要力氣的活兒?俺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幫您二老做做!”

老爺子連忙擺擺手說:“不用,不用,女兒女婿們常來的,家裏現在沒有什麼需要使力氣的活兒。你們趕路辛苦,歇著哇!”。

老婦人則說:“俺這就做飯去,給你們好好吃一頓哇。看你們爺兒幾個這一路上分餐露宿的!”

耿英聽老婦人說要去做飯,馬上過來說:“奶奶,俺來幫您做哇!”

老婦人樂了,笑著說:“真是個好閨女!俺要是有這麼一個孫女就好嘍。”

耿英和老婦人一起進屋做飯去了。

耿正說:“俺去挑擔水哇!”

耿老爹說:“俺去挑哇,你拉一段好聽的二胡曲兒給爺爺聽,讓爺爺高興高興!”

老爺子一聽這話,立刻就高興得眉開眼笑,說:“哎呀,這娃兒還會拉二胡哇,快拉給爺爺聽聽!唉,爺爺奶奶老嘞,走不了遠路,俺們有好幾年沒有去鎮上趕廟會了呢。常年兒呆在家裏,自然就沒有機會聽這些個熱鬧了哇。每日裏能夠聽到的,除了雞鳴狗叫什麼的,再就是狂風暴雨後那怪嚇人的波濤聲兒了。今兒個正好用好聽的曲兒給爺爺洗洗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