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白家留宿落難人(1 / 3)

(災民紛湧武昌鎮,客棧爆滿住無門;好心婆婆善指點,白家留宿落難人。)

這是一個比較簡陋的小院落,位於武昌鎮西街北側一條小巷子的邊上。當耿家父子們疲憊不堪地走到這裏的時候,小院兒對麵的門檻兒上坐著一位正在哄小孩子玩兒的老婆婆。耿老爹放下挑擔,走上前來恭恭敬敬地拱手問到:“請問老人家,您知道附近可有人家願意留宿過江落難客的?”

這位老婆婆仔細打量一番耿老爹,再看看耿正兄妹三人之後,說:“看你們著實很難,但我們家裏是沒有空房子可以住的。”

想一想,又指著對麵的院門兒說:“要不你去這家問問看,或許可以暫留你們住一宿的。倒不是因為他們家房子多,而是他們的當家人白百大是一個船運夫,這些天正好出江押運送貨去了,家裏隻有婆姨喬氏和丫頭小青倆人。隻要她們母女倆暫時搬一起住,就可以給你們騰挪出一個屋子來的。”

耿老爹一聽這家隻有母女倆人,馬上再次對老婆婆拱手施禮,說:“多謝老人家了。不過,這家既然眼下家裏隻有母女倆人,我父子們去借宿恐怕多有不便。不如另選一家試試,還請老人家再為我們指點一家如何?”

然而讓耿老爹沒有想到的是,老婆婆聽了這話,反而更加堅持自己的看法了。她熱情地說:“真得沒有比這家更合適的了呢!這家人雖然家景比較貧寒一些,但人品極好,非常樂善好施,街坊鄰居沒有不誇讚的。這母女倆人手工刺繡活計做得不錯,平時總不適閑。更重要的是,這家人的為人處事,實在是極好的。要依我說,你們爺兒幾個還是進去問一問得好!”

聽老婆婆如此說,耿老爹決定硬著頭皮去碰碰運氣。更何況,就眼下這麼個情況,要想找個臨時借宿的地兒實在是太難了。於是,他再次謝過老婆婆之後,就將挑擔放在白家門外,然後走上前去輕輕叩門。

和老婆婆玩兒的那個小娃兒看見門前突然出現了這麼多陌生的麵孔,轉身跑回自家院兒裏去了。老婆婆趕快起身追回去,嘴裏喊著:“小伢子,別跑啊,給你姆媽添亂了,看她打你屁股!”

輕叩幾聲之後,耿老爹耐心地等在門外。少頃,“咣當”一聲院門兒打開了。來開門的是一個約莫十七、八歲,衣著雖然很樸素,但容貌卻楚楚可人的女娃兒。這姑娘非常謹慎而又不適禮貌地問:“請問您找誰?”

耿老爹說:“請問這是白大哥家嗎?”

看來人一臉倦容,但很是麵善,並且又提到了爹的姓氏,姑娘就將耿老爹讓進院兒裏。

耿老爹邁步進門時,才現腳下並沒有門檻兒。

進入院兒內,一眼看到正麵西側隻有大小三間屋子,而且中間位置的那間所謂的“屋子”,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個大約有半間房子寬的過廳而已,有點兒類似於北方宅院的堂屋,但並沒有屋門。而在正麵東側的大片地方隻有幾間簡易棚房,裏麵似乎堆滿了木料、磚瓦、柴火等雜物。在簡易棚房的前麵,種了幾架西紅柿,亦或茄子什麼的蔬菜,以及一些花花草草什麼的。

很快,一位約莫四十歲左右的婦人從西側的屋子裏走了出來。但她沒有一直往前走,而是端端正正地站在台階上注視著這位陌生的來客。耿老爹心下裏想:這二位應該就是白家母女倆了。

想到這裏,耿老爹恭恭敬敬地站在院子中間拱手施禮,說:“請問您是白夫人,這位就是小青姑娘了?”

婦人未答是否,隻問道:“客官從哪裏來?來我家有何事?”

耿老爹就簡單扼要地與女主人說明事由,說自己是北方人,帶著三個孩子來漢口鎮開了個店。遇到洪災,小店給毀了,沒有辦法逃難過來的,特別提到自己還帶著一個比小青姑娘小幾歲的女兒。由於鎮上所有的客棧都已經住滿人了,眼下實在無處可住,懇請能夠在舍下借宿一晚。這母女倆聽了耿老爹坦誠的敘述和懇求之後很是同情。她們快地交換一下眼色,然後又相互點點頭。

喬氏說:“我們家房子不多,平日裏是不會留客人住的。照你說,你們爺兒幾個實在是遭難了啊。我看你是個實在人,就先帶孩子們住下來吧。我們家的房子你也看到了,除了中間的過廳之外,能住人的也就這東、西兩間了。西邊這一間帶有廚房的,是我和小青她爹住的,小青住東邊那間。她爹現在出江送貨去了不在家,估計還得幾日才能回來。這樣吧,讓小青搬到我和她爹這邊的屋子裏來,你們暫且住在她的屋子裏吧。擠是擠了一些,但總歸還是比那些露宿街頭的人們要好一些呢!”

耿老爹說:“多謝夫人和這位妹子的好意!您也聽說有不少露宿街頭的人了?”

喬氏說:“聽說了啊。唉,這場少見的大洪災可把人們給害苦了!”

說著轉身吩咐女兒:“小青,快去把你的被褥和刺繡活計什兒搬到這邊屋裏來,我去看看那幾個落難的娃娃們!”

小青答應一聲,去東邊的屋子搬東西去了。

喬氏陪同耿老爹一起出門來接耿正兄妹三人。父子們進門後,將挑擔和行李卷放在院子裏,方才放心地長長出了一口氣。

小青把自己的被褥搬到母親屋裏之後,又將刺繡活計什兒抱了出來,轉頭對耿正兄妹三人說:“我搬完了,你們把行李搬進去吧!”

於是,父子四人一起動手,把所有的行李都挪進了東邊的屋子裏放下來。此時,各人隻感覺渾身上下已經沒有一點兒力氣了,都軟軟地坐在那張挺寬敞的大床邊上,再也不想動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