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無邊思念更添愁(1 / 3)

(五載再無書信回,親人掛念與日增;張老鄉故裏探消息,無邊思念更添愁。)

寒來暑去年複一年。在那個美麗的“三六九”鎮上,張老鄉帶走書信迄今已經快滿五年了。這期間,既不見耿家父子們歸來,也沒有任何有關他們的音訊。時光老人似乎並不知曉人世間的思念與惆悵,越是害怕過八月十五節,而這個八月十五節就越是緊著日子往前趕。

自從耿老爹父子四人離家南下以來,每年的八月十五節這一天,中午的新蔥鮮羊肉水餃,郭氏和耿蘭一直都是在耿憨家和董家成家輪流著吃;晚上的“拜月”,也都是由耿憨和董家成兩家的女主人輪流著張羅。當然,盡管是在一起過節,但過節之前或者過完節之後,裴氏和劉氏都還會使喚自家的娃兒們,送過來足夠郭氏娘兒倆吃好多天的各種鮮瓜鮮菜鮮果子什麼的。

按照慣例,今年的八月十五節,郭氏娘兒倆中午在耿憨家吃了現成的水餃和豐盛的各色涼拌熱炒自不必細述。月上時分,郭氏照例帶著已經十歲的耿蘭來到耿憨家的小院兒裏來。很快,董家成全家人也過來了。按理說,在這樣繁忙的秋日裏,大家夥兒忙裏偷閑地一起坐一坐,嘮嘮嗑,也是一件很讓人身心放鬆的好事情,隻是這杳無音信的耿家父子四人,給大家平添了無盡的掛念和不安。

在秋高氣爽的北方農村,大多是晴朗的夜空。因此,月兒爺爺幾乎每年都可以享用到淳樸鄉民們虔誠獻上的各色供品。這不,今兒個又是一個晴空萬裏的八月十五夜,大家夥兒團團圍坐在當院兒中擺放的大桌子邊上,在十分愜意的習習微風中閑聊著,一起觀看朗朗夜空中那一輪萬年不老,充滿傳奇色彩的圓月緩緩地升起來,慢慢地向當空移動。

這是耿家父子南下之後的第六個八月十五圓月夜了。由於近五年過去了,再沒有他們的任何音訊,所以每個大人的心裏都很不安,但都盡量地隱忍著不流露出來。

當然,自從耿家父子們南下後,每一次的“供月”儀式上都是沒有梨的。盡管那些酥脆香甜的梨本身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水果,但在親人們淳樸的心靈內,由於“梨”與“離”諧音,因此在這個月圓之夜人不圓的時刻,誰也不想去品嚐梨。至於郭氏自己,她已經有四年多不吃梨了。盡管那些酥脆香甜的梨曾經是郭氏最愛吃的家鄉水果,但她現在特別害怕吃梨……

至於大家夥兒分吃的那個“團月”大月餅,從耿家父子們南下後的第二個八月十五夜在耿憨家一起“拜月”開始,大家夥兒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是否有人提醒,郭氏都會自覺地把耿老爹的和耿直的收起來帶走。耿英的那一塊兒,大壯第一次是當著大家夥兒的麵就高高興興地吃掉的。但後來,他也和秀兒一樣,不再當著大家的麵吃了,而隻是默默地收起來帶走。至於他們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時候和怎麼去吃那塊兒月餅的,沒有人知道……

還有就是,從耿家父子四人離家後的第三個八月十五圓月夜開始,大壯再也沒有參加過大男娃兒們特別熱衷的搖火團兒活動,而隻是在“拜月”結束後,自個兒慢慢地去了小河邊……

而可憐的秀兒就更難挨了。由於一個人不敢去那棵與耿正話別的大槐樹下重溫舊夢,所以,她隻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偷偷地淌眼淚……

這第六個八月十五圓月夜,大人們實在是在不安和忐忑中度過的。當然,除了大壯和秀兒之外,其他幾個娃兒們還是像往常年一樣,饒有興致地觀看了熱熱鬧鬧的搖火團兒。尤其是已經長成了半大小夥子的青山和青海這對孿生兄弟,還高高興興地從二狗子和大頭手裏接過來點著了的火團兒學著搖了幾把呢!二壯雖然比青山和青海大一歲,但他生性膽兒小,沒有敢嚐試著搖那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