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蠶到死絲方盡(1 / 2)

有人說,父愛如山,這座山默默的為家庭撐起了天地。

有人說,父愛厚重,厚重得父親們為生活放棄理想而奔波。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是古往今來,多少少男少女前仆後繼。

有人說,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多少懵懂無知的青年男女日複一日,默默的承擔起家庭角色各自的責任。

楊家俊從小出身在偏遠山區的一個茶農家庭,排行老六,上麵有一個哥哥,四個姐姐,下麵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楊家祖輩均生活在大山之中,不知城市為何物。他就是楊興國家裏的大山。

楊家俊父親以前種了十幾畝山茶,靠著種茶、采茶、做茶勉強度日,所以楊家俊從小就跟父親學得一手製茶手藝,可惜這年頭經濟水平不高,人們還沒到後世講究享受的時期,所以茶葉不值錢,辛辛苦苦照顧一年到頭也管不得幾鬥米,漸漸的茶農們都轉投他業。

楊家俊就是轉業大軍的一員,由於沒有什麼文化,所以也進不了國營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更是不要想了,隻能到處打一些零工來補貼家用。雖然是打零工,但是比純粹的做茶賺得多,隻是更辛苦一些。

為了供起家裏的三個孩子,楊家俊趁著茶閑之時,來到縣城幫忙蓋房子。說是蓋房子,那是文雅點的說法,說白了其實是搬磚。

1985年的這片土地,商品房還沒有概念,蓋房一般是為了給本單位職工住的,因此想要進入搬磚隊伍,那必須走關係,送點兒禮才能進去,關鍵的是蓋完隊伍就解散了。如果下次你想再去搬磚,遇到的可能是另外一個單位,又得再走關係。至於村裏、鎮上蓋房子,在這個年代能開得出高工資的還真的不是很多,而且一般也都是有固定的隊伍,像他這種打零工的還真不一定能混得到隊伍。

“家俊,聽說這學期已經快要放寒假了,你家小子考得怎麼樣了?”一個跟楊家俊住在同一間棚房的工友趁著吃飯時間問道。

“也不知道這個學期怎麼樣,我就希望他能考上大學。”楊家俊邊吃邊回答,喝的是稀飯,就著自己帶的鹹蘿卜。

“這年頭,厲害的都讀中專去了,上高中憑白多讀了四年書,這花費啊,可多到了海裏去了。”

“可不是?高中學費那麼貴,這一天忙活到晚的也就才賺個幾毛錢,還要養活這一家子,真心不容易。”

“嗯,關鍵還是得能考上大學,不然這三年高中就白費了,這邊錢多花了,那邊沒出來工作又少賺了。”工友感慨著。

“好了,不說了,趕緊吃完可以去上工。”楊家俊心裏非常明白,可是他不想多說,做為三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將壓力整天掛在嘴上、心裏,那人就辦法活了。他是一個平凡的小老百姓,雖然沒有學過什麼人生哲學,但也有著小農民的處世道l縣稅務局職工宿舍的建築工地上。

“來,再給我加上兩塊!”楊家俊背後已經疊了二十塊磚了,可是他依然要求分磚工給他再加兩塊。

“行了,行了,別再加了,不然突然倒下來。要是摔碎了,那可是要賠磚錢的。”分磚工不為所動,像他這樣子一直要求加磚的搬磚工他見多了。沒辦法,誰叫工錢是按磚數來計算的呢?可是因為堆放得太多而導致摔碎磚的情形他也沒少見,摔碎一塊磚就得跑好幾趟的工錢才能賠得起。所以,不是他心壞,而是擔心搬磚工們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