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二愣了一愣,臉上布滿笑意,心裏樂道:“今日是多是少也能讓掌櫃多誇自己兩句,說不好還能獎賞一點什麼。他向羅伊眾人拱腰道:"我這就去,還請諸位稍作等侯。”說完便走進客棧之內。
看店小二向客棧內走了進去,羅伊對馬邦明親切道:"馬兄弟,你娘在哪裏?我現在能去見見嗎?”
馬邦明疑惑的眼神注視到羅伊臉上,正要開口回答。羅伊身旁的一個漢子,轉過了頭,對羅伊勸道:"老板,我們已經走了兩天兩夜,暫且還是先在客棧內吃飯,然後休息上一段時間,午後再隨馬兄弟同去吧。”
羅伊微一點頭,似是同意,他頓了一會,拿出幾張銀票塞在希萊手內。笑道:"希萊兄弟,這幾張銀票你暫且帶在身上,等會夠交押金。過會我就來。”
希萊接過羅伊給的銀票,臉上一副很難堪的樣子,他道:"老板,飯都到口前了,還是待吃了飯我陪同你一起去得好!”
旁邊另外幾位漢子齊聲道:“老板在這家客棧吃了飯在去吧。”
羅伊道:“我心意已決,你們先做休息吧!”
羅伊不意合眾人意見。固執心意當為最上,眾人無論怎麼勸,也勸他不住。
也不等店小二從客棧內出來,羅伊拉起馬邦明右手,已經決定快些見到馬邦明母親。眾人不由覺得羅伊舉動有所反常,但身為屬下也不敢繼續多問一句。
馬邦明自小便同母親住在齊雲山,至於自己的父親,他從來沒有見過,時而問母親一些關於父親的事,但母親卻是隻字不提。自己生的勤奮,自小意誌能力堅強,吃的住比自己稍大年齡男孩能吃的苦。他更是這個小島上的苦命小子。
馬邦明帶著羅伊很快便搭著木舟來到齊雲山,齊雲山上要為著名的是老君岩,羅伊十九年來,不知在泉州來回走過多少次,但就是從來沒有到過這齊雲山。今日有幸便也見眼了。
老君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他的籍裏是"楚,苦縣、曆鄉、曲仁裏人也"。道教尊他為教主,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這老君石像,正完工於十九年前。司馬遷《史記》有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
石像頭戴風帽,額紋清晰,兩眼平視,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蒼髯飛動,臉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憑幾,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顯 空山幽穀,離絕塵世。頭、額、眼、髭、須等細雕刻獨具匠心。整個石像衣褶分明 ,刀法線條柔而力,手法精致,誇張而不失其意,渾然一體,毫無多餘痕跡。逼真 生動的表現了老人慈祥、安樂的神態。
羅伊放眼仔細打量著老君雕像,看的心頭倒有幾分津津樂道之意,馬邦明看著羅伊眼神,在這中間沒有穿插半句,深怕打攪道羅伊此時的雅興。不料羅伊突問道:"馬兄弟,這裏安靜的很呐,倒是一個修仙問道的好地方?你家祖上真會挑地方!家離這裏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