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節點這個詞有許多種意思。

廣義上, 可以被理解成一種認知結構,從紛繁、外化的各種細節中,發現曆史變化的結構和規律。

狹義上, 則被理解為重大曆史事件, 比如說身為一戰□□的薩拉熱窩事件,又或者是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 讓中國從原始社會轉型為奴隸社會, 這也是曆史節點。

葉孤城現在所麵對的雖然不是讓中國從奴隸社會轉型向封建社會的曆史節點, 卻也十分重要。

因為這關係到嬴政對他的信任。

一個沒有回答好,說不定就會走向秦二世而亡的悲劇未來了。

他可還記得,破碎虛空到春秋戰國之前,偌大的秦皇地宮, 以及拉著自己要他陪葬的秦王嬴政, 還有看似同秦始皇有一段聯係的忠臣徐福。

所有人都希望他留在秦皇地宮中。

葉孤城也好好思考過,他要怎麼做怎麼樣才會真的打出bad ending的結局,但同時又經常覺得,以自己現在和嬴政的關係, 結果定然會有改變,因為他確定自己擁有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嬴政的信任。

這可是十多年堆積出來的堅定的信任,想要動搖兩人之間的信任柱,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

然而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曆代雄才大略王者的通病就是多疑,而嬴政是他親自養大, 沒有人比葉孤城更加清楚對方也同樣有多疑的毛病,更不要說權利這種東西是可以異化人心的,很多王者在登上皇位之前還可以說是心胸寬廣的人物,但是在功業已成後卸磨殺驢也是常有的事情。

他並不能保證,嬴政未來會不會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當他看見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少年王者板著臉詢問自己是否知道趙姬有關的事情後,葉孤城就意識到,這問題他必須好好對待好好回答。

要是回答錯了,說不定就會在兩人的信任之柱上留下一道不可磨滅的痕跡。

葉孤城思考一會兒承認道:“略知一二。”

嬴政道:“略知一二是指知道多少?”

葉孤城道:“太後得了瘋病,我是知道的。”

嬴政道:“為什麼我身為秦王,身為他的兒子不知道這件事,但是你卻知道。”

嬴政在質問的時候還挺受傷的,並不是出於“臣子以下犯上”的氣憤,而是覺得葉孤城不信任自己。

因為不信任自己,所以才會不告訴他,要不然太後得了瘋病多重要一件事啊,怎麼可以不讓他知道呢?

他明明已經親政了,已經有足夠判斷是非的能力的。

葉孤城頓了一下道:“不告訴你,是因為不想要這件事影響你。”

嬴政道:“不過是一個不參政的太後,能有什麼影響?”

葉孤城隻看一眼,就能發現對方故作平靜外表下隱藏著的憤怒委屈,他想想還是準備全盤托出了。

為了圓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來支撐,更不要說他現在並不清楚嬴政究竟知道了多少,趙姬並不是一個很能保守秘密的,起碼她身邊的宮女應該有知道對方做了什麼荒唐事,如果自己的說辭同宮女的不一樣,不過就是擴大他與嬴政間的不信任。

這麼想想,趙姬還真是厲害啊,在正史之中,嬴政同呂不韋的關係破裂就是因為趙姬與嫪毐之間的關係被嬴政所知,而嫪毐又是呂不韋獻給趙姬的,如果沒有這麼一層,呂不韋說不定還消消停停地行新政,哪裏會有自裁的結局?

趙姬這女人,可以說是非常有殺傷力了。

兩人僵持著,大有葉孤城不說實話嬴政就不放他走的架勢。

葉孤城歎了一口氣道:“你可知道嫪毐?”

嬴政的表情一僵。

葉孤城心想,這是知道了?

葉孤城道:“你既然都知道了,還要我說?”

趙姬同一個大陰人混在一起,又因為那大陰人死在自己身上而瘋了,這可不是什麼好玩的事。

說出去,會讓天下人恥笑的。

但葉孤城其實抓錯了重點,嬴政最在乎的,還真不是趙姬,而是從宮女莫胡口中聽見的傳言。

趙姬喜歡葉孤城甚至去糾纏都無所謂,但他是以什麼理由拒絕趙姬的?

嬴政才知道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莫胡說葉孤城有龍陽之好,身邊跟著的白衣人是他相好。

不是說好是知己嗎,怎麼忽然變成相好了?

忽然多出一個後爸的嬴政完全不能接受。

他憋了半天,葉孤城差點以為嬴政放棄質問自己了,沒想到他竟然來了一句:“龍陽之好可是真的?”

葉孤城:……

這我就沒法回答了。

他實在沒想到,這小崽子竟然問了一個如此高難度的問題。

他又抬頭看嬴政,發現對方已經繃不住剛才冷淡的表情,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自己,讓葉孤城說不出話來。

他剛才還以為他們兩人已經快要產生信任危機了,但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這樣?

嬴政好像隻是單純想要知道自己的性向而已。

所以他該不該回答?

嬴政道:“你不是說你們隻是知己?”

他已經等不及了。

葉孤城還在沉默。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做了完整心理建設的葉孤城終於點頭艱難道:“龍陽之好,是真的。”

被迫出櫃,他的人生完整了。

呂不韋比葉孤城還要慌張。

原本,弄出了呂氏春秋的他春風得意,來到嬴政麵前也是向新秦王邀功的,因為他讓秦國的文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然後就看見了嬴政的黑臉。

呂不韋被嚇了一跳,他從來沒有看見少年王者露出這樣一幅表情。

嬴政冷笑著將他帶著往宮殿深處走,本來就七上八下摸不著頭緒的呂不韋看見躺在床上無聲無息的趙姬,連膝蓋都軟了。

他和嬴政之間可沒有葉孤城那麼堅固的關係鏈,一個不好說翻臉就翻臉的。

慌忙之下,呂氏春秋的宣傳也交給了其他人,鄭國渠也交給了才提拔上來的李斯,自己偷偷跑到葉孤城哪裏,就為了打聽打聽另一個當事人的口風。

然而葉孤城的心情也不怎麼樣,如果說他平時人就是冷的,現在縈繞在他身邊的氣更是如同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冷到讓人發指。

葉孤城冷冷道:“此事不用擔心。”

呂不韋心想,你騙鬼啊!

呂不韋道:“王上的意思是……”

葉孤城道:“王上並不追究我等隱瞞不報之事。”

他頓了一下道:“若有擔心的功夫,還不如多去看看鄭國渠的建設,或者推廣呂氏春秋的作用。”

他道:“雖然呂氏春秋的核心為道家精神,但其海納百川的性質卻可以代表現在秦國的新政,將此書推行到其他國家,雖然可能引起非議,卻也能讓很多有誌之士意識到,秦國政治的改變,想來也能讓更多人才進入秦國。

聽他的話,呂不韋也點點頭,可不是嗎?

等等,不對。

他猛然驚醒,自己來可不是為了這件事。

呂不韋道:“王上是怎麼知道趙姬已瘋的?”

又扯回了一開始的話題。

葉孤城頓了一下道:“太後久不出梁山宮,朝廷上早有些風言風語,王上會發現,不是很正常?”

呂不韋又道:“但我卻聽說,王上能夠知道事情的真相,還是因為趙姬的瘋病好了。”

呂不韋有自己打聽消息的途徑,在鹹陽宮中他的人手隻多不少,消息也要比葉孤城靈通多了。

葉孤城聽見他的話,倒是抬了抬眼皮子,他原本以為嬴政是逼問莫胡才知道的真相,現在呂不韋竟然告訴他趙姬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但誰都知道,趙姬已經瘋了,這時代,還真有人能夠治好發瘋的人?

他不由想到之前對西門吹雪的詢問,當時西門吹雪對他道,受了刺激的人想要恢複正常,還挺難的,這時代的醫療水平應該做不到,所以他才安心不管趙姬,畢竟一個瘋了的太後,是絕對不會有威脅的。

但現在……

葉孤城終於願意理會呂不韋了,他道:“太後的瘋病是怎麼好的?”

呂不韋道:“說是從宮廷外找了民間的能手,竟然把太後的瘋病給治好了。”

民間的能手?

葉孤城想,還挺讓人在意的。

但也隻是一點點而已。

他對呂不韋道:“切勿在此事上糾纏,秦國現在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王上也並未因為此時對我等失去信任,隻要做好本職工作便好,不要多想。”

呂不韋勉強點頭,但心裏卻敲響了警鍾。

不管怎麼樣,趙姬終究是個隱患,隻希望她的存在沒有改變嬴政的態度就好。

在葉孤城走後,韓國的王宮中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說是爭吵似乎有點不太對,因為韓非此人並沒有那麼能言善辯,為了讓自己能說出順暢的一段話,他必須說得很慢很慢,但是憤怒與急切衝昏了他的大腦,麵對韓王不屑的嘲諷,他更加結結巴巴。

結巴的結果就是,無休止的嘲弄。

韓非道:“你不能這樣做?”

韓王很不耐煩這個總是反駁他的結巴,即使他的太子挺中意這人也是一樣,事實上,他覺得韓非的存在就是為了搗亂。

疲秦計是多麼偉大的計劃,鄭國的存在確實讓秦國這些年無法顧及其他國家,剩下的壯勞力都用來修建水利工程,這雖然不能讓他們得到足夠的時間攻打秦國,因為山東六國每一個國家都在休養生息,但至少,他們現在不需要擔心秦國忽然攻打自己。

韓王想,他可以說是為了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韓非與韓王不同,對方不知道鄭國渠的作用,他還能不知道?看看都江堰就知道了。

從民不聊生的巴蜀到有天府之國美譽的都江堰,一共才花了多少年?更不要說最近一段時間天氣並不是很好,連同秦國在內所有的戰國大國都出現了少雨幹旱的跡象,根據陰陽家的判斷,隻要不出意外,從明年開始就會出現維持很長時間的旱災,如果鄭國渠能夠完工,秦國則會成為唯一一個不受到旱災影響的國家。

而本來就弱小的山東六國隻會變得更加弱小。

韓王耐著性子聽韓非說完這一席話,慢條斯理道:“所以,你覺得我應該做什麼?”

韓非慢慢道:“將鄭國召回,,在韓國內大興水工。”

隻有這樣,韓國才有崛起的機會。

他接著解釋道:“鄭國家眷妻兒都在韓國內,想要將他找回應該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