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分子機器人,人們肯定會想到它的近親,納米機器人。
一旦人們想到納米機器人,就會想到它在醫療上的運用,在一件高科技的房間裏,冷麵醫生麵無表情的操作者一台尖端機器將納米機器人放入患者體內,然後納米機器人會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對病人體內的病灶來一場手術,安全無痛,堪比人流。
而李小強所謂分子機器人,就是利用單個的分子結構,利用其特殊的效應,打造一批聽人指揮,自我複製的微型機器人。
這種微型機器人可以用來從分子級別上,來構造李小強所需的一係列器械,從而繞過現有的材料,加工難點,實現定點突破。
這種本來隻存在於歐美尖端實驗室的技術,就這麼,慢慢的,一點一滴的被李小強硬生生的扣了出來。
就在李小強忙著這些的時候,歐美,韓國,和國內的一些軟件公司紛紛派人前來,談論注資收購的一些事宜。
對於這些事情,李小強是一並推給了蕭晨他們,讓他們自己把握,反正他就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把公司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上。
對此,蕭晨他們是痛苦又快樂著,痛苦的是,這種交際場合免不了大吃大喝,太傷腸胃,快樂的是,這些活動都可以從公司的財務上走賬,不用他們花自己的一分錢來。
就在這一片喧鬧聲中,從李小強和大衛接觸算起的半年之後,世界上第一個可以用於工業體係的分子機器人誕生在了李小強的手上。
接著,李小強去了一趟自己哈瓦那的郊區,在那裏他的工廠中,正停放著大量的金屬材料。
站在一堆鋼管前,李小強緩緩的把手中的試劑管打開,把裏麵數以十萬記的分子機器人倒在了這對鋼管上,看著它們因為群聚而顯出淡藍色的顏色慢慢的消失,李小強心裏清楚的知道,這些機器人將會在這片五百米的工廠空地上同化這批金屬材料,瘋狂的複製,從而為自己打造出一批數以兆記的分子機器人大軍。
李小強回去了,等到第三天他再次來的時候,原先那堆恍如小山一樣的金屬材料好似風沙一樣,消失的無隱無蹤。
幸好這裏是私人廠區,附近並沒有什麼人居住,沒有什麼人會看到,至於大衛的人,在琢磨不出李小強的意圖後,早早的就撤了回去。
接著,李小強在這裏,以分子機器人的構造能力,建造出了第一台量子計算機,第一台冷核聚變發動機,以及多功能兼具製造采集的機器。
然後李小強以出海遊玩為由頭,租了一艘長約二十米的遊艇,並雇人將這些他打造好的機器分批運上了遊艇。
一周之後,李小強乘著遊艇出海,這時,量子計算機和冷核聚變發動機還有製造機都已經裹在一個三米見方的黑色抗壓金屬箱子中。
駛出海岸線幾公裏的距離,李小強在船上船長和大副的幫助下,緩緩將這一黑色金屬箱子沉入水中,看著海水打著旋把箱子吞沒,李小強心中卻是彌漫著喜悅的味道。
忙碌了這麼久,終於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