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毛下去了以後,三十位在座的仙人便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並不讚成菩提祖師收下孫悟空。
“祖師,此子雖然天資出眾,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但是心性實在是不堪,就連自己的同伴都可以舍棄,可見其之性情之涼薄,日後恐貽害師門啊。”
“是啊,祖師。”
“祖師三思啊。”
隻是菩提祖師並不在意:“吾意以絕,日後他就是你們的同門了,望爾等日後不要在說出這種話了。”
眾弟子齊道:“謹遵祖師令。”
雖然在菩提祖師的強壓下,眾弟子埋下了心中的不滿,但是卻也對孫悟空徹底失了好感。
隨後,菩提祖師問道:“童兒,你當時出去之時可是隻見了你孫師叔。”
那童子答道:“回祖師話,非是隻有孫師叔一人,在他身旁還有一位結伴而來的夥伴,隻是因祖師說門外隻有一人是來拜師求道,所以童兒未敢將他也一起招入門內,可是祖師要召見他,那童兒立即去將他迎進來。”
菩提祖師卻道不用:“我與他本就無緣,但他能找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我便該給他一個機會,雖他資質粗鄙不堪,又早以鑄就了根基,不能習我玄功**,但亦是可以調教他一個天地同壽,隻是你已將他拒之門外,那麼他便與吾無緣了,自隨他去吧。”
眾弟子、童子皆齊聲道:“謹遵祖師令。”
剛才有弟子用劉元的事來說孫悟空的不是,並不是說他就真的同情劉元了,隻是以此為證據向菩提祖師訴說罷了,一個根基駁雜資質一般的妖猴,還不足以讓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仙人低頭仔細端詳。
當劉元看到了金毛,不,現在應該叫孫悟空,背棄了友誼直接選擇了保全自己之時,心裏是一片淒涼,難道他們三百多年的友誼還抵不上一個剛認識的童子的一個不高心嗎?
在和孫悟空一起求仙的時候劉元就考慮過了一切,做為紀元之子,加塞一個同族拜菩提祖師為師並不是什麼難事,所以他才會不遠萬裏的跟著孫悟空來求仙訪道。
就是拜了菩提祖師為師以後,劉元也不會和他搶奪資源與神通,他拜菩提祖師為師僅僅隻是為了解決掉自己根基雖然厚實但卻駁雜問題,在龜仙人還活著的時候他就隱隱的點過劉元這一點,當劉元困死在散仙圓滿以後,他才真正認知到根基駁雜的壞處,駁雜的根基已經都堵死了他以後晉升的路子了如果不能解決這一點,他或許就要承接龜仙人的遺澤了,以魔猿血脈洗去自己一身的修為了。
可是,劉元真的不甘心,他在花果山的海邊對孫悟空說的不甘心不僅僅是成不了地仙的事,更是因為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了自己一身的武道,他已經完全的解析了自身所有的傳承了,更是總結出了一套可行的妖族傳承,靠著這些,隻要他能純化自己的根基,他日後的成就未必就會比別人低,真正的可以與這方世界的天之驕子比肩。
菩提祖師學貫三家,一身道行深不可測,他的玄功**未必適合劉元,但是他融合三家為己道德理論卻可以幫助劉元解決自身根基不純的事,所以劉元才會搏一把,和孫悟空一起求仙訪道。
時間如梭,在現在的孫悟空在三星洞裏開始了弟子生涯時,方寸山上也多了一個肉做的泥塑,這個泥塑就是劉元,現在的他不想在拜菩提祖師為師了,他隻想問問孫悟空,他們這三百多年裏的友情到底是個什麼什麼東西。
話分兩頭,隨著修仙的時日日久,孫悟空原來心裏對於沒有幫上劉元一把的愧疚已經消失不見,剩下的隻是得聞天地間大道至理時的喜悅,春去秋來,七載即過。
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個是——
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師看見,叫孫悟空道:“你在班中,怎麼顛狂躍舞,不聽我講?”
悟空道:“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