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喬公來此,所謂何事?”蔡邕見得來人,語氣中都帶三分尊敬。
“見過太尉大人!”眾人齊音。
論資曆,喬公,也就是喬玄,他比蔡邕早生二十年,早從政十年,當年蔡邕也是得喬玄點撥。
可以說蔡邕成功固然有蔡邕自身努力,其中助力,喬玄功不可沒。
“伯喈,你卻是入魔了、”喬玄見得蔡邕,讓家兵撤退閑雜人等,方才歎息道。
“喬公,為女半生不落浮屠,邕縱死又何妨?”蔡邕眼神憂愁,傳音對喬玄道。
“唉,伯喈!天意難測、天意難更,若是伯喈竄改天意失敗,今又惡了孟德一家,文姬後半生恐怕浮屠在惡。”喬玄傳音到蔡邕道。
“安漢亂者,非曹莫屬!”
“亂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
這是喬玄,許邵等人對曹操的評語,蔡邕怎麼會不知道?要不然曹植三番五次對他“挑釁”,他怎麼會無動於衷?
“但終可一試、”蔡邕似想到什麼,說出的話都有一絲悲愁。
“伯喈糊塗,你可知此子之相?”喬玄不住“恨”蔡邕作為。
“喬公,此子身懷大氣運,縱有帝皇之命,可遠水終不解近渴,又有何哉?”要不是這人是喬玄,蔡邕絕對不會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至於為何不殺曹植?身懷大氣運者,應天而生,若無作孽,必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這種事情於史冊多見,其中漢國開國皇帝劉邦就是其代表,想霸王項羽一代人傑,其手下謀士對其語劉邦有帝皇之命。
項羽欲殺之,擺下鴻門陣,高帝破之,霸王親去,貴人助帝,逃之。自此,羽之天下,天下逐反,又恰逢羽碎虛空,西楚亡!
史冊記載,連鎮壓時代的霸王都難以阻擋天命之人,最後落得被動破碎虛空而去,何況其他人?
不過這也使蔡邕對曹植沒有好感的原因,畢竟要奪取漢天下,身為帝師,豈能有好感。
“伯喈今日決定,恐怕時至而悔之晚矣!”喬玄歎息道。
“喬公,人各有天命,何悔之有?”蔡邕說完,便帶著蔡琰離開。
“唉,伯喈,此子麵相,豈是如此簡單?不然我怎會薦上大女…”喬玄見蔡邕帶著蔡琰離開,默默而言。
“小子,不要看了,身邊有個美女不夠,還要看著碗裏外的?”喬玄見曹植一臉不舍的樣子,也是好氣道。
“額,嘶!喬公哪…裏…話、文姬和我情投意合,什麼叫碗裏外。”曹植說到一半就被趙敏掐著腰間,旋轉三百六十度。
“多謝喬公相助。”曹植抱拳對笑嗬嗬的喬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