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登堂入世 第九十七章 開府建節
朝陽初生,波光粼粼。日旁江邊,容輝眼見眾人持香散去,恍惚間悲從中來:“故土難離呀……”跑過大江南北,幾番出生入死,回想起來,忽然舍不得離開。臨江眺望,深深吐納片刻,才留下幾個護衛,自己騰雲而起。
陳淩雲親自出迎,肩並肩悠悠慢行,順便商量改銜易幟的事。回到後寢宮,又讓容霜沏茶,親自展開輿圖,指給容輝看:“自古定都,旨在戍邊。看當今形勢,我們最大的隱患,是閩南倭賊。一旦他們翻山而來,我們首當其衝。看,這裏,屏山鎮,恰在石城南麵,兩者互為犄角,又扼河源。開府於此,就像一把大鉗子,卡住了武夷要道。”
容輝覺得有道理,點頭讚同:“既然如此,我就將‘指揮使司’衙門設在那裏,讓他們加固城防。”覺得事不宜遲,當即告辭。
容霜梳了“飛仙髻”,穿了套青羅襦裙,親自領奉茶丫鬟進屋,正好碰到陳淩雲送容輝出門,連忙斂衽行禮,喊了聲“二哥”。眼見容輝回頭打了個招呼,快步而去,不由奇怪,走上去問:“出了什麼急事嗎?”
陳淩雲負著手站在廊下,悠悠輕歎:“十萬火急呀!現在我們不知道倭寇的動向,就像那上樓的聾子青蛙,隻好埋著頭往前走了!”凝視天空片刻,又商量容霜:“你有時間,就上山走走……”
“我……”容霜紅這臉期期艾艾:“我好像,又有了……”
“真的!”陳淩雲喜笑顏開,連忙扶容霜回屋。
容輝趕回山門,召集殿議,商量開府的事。眾人舍不得靈脈寶地,或支持,或反對,此起彼伏。嚴良知道其中利害,據理力爭,勸說眾人。
容輝就是要讓眾人直抒胸臆,作壁上觀,見眾人開始重複陳辭濫調,才開口打斷:“大夥聽我一句……仙凡有別,各有道路。誌在修道求真的,可以留在山上修煉,口糧照給。覺得枯燥,想做點實事的,就去戍邊禦辱。分開了道,才能相互扶持。不然,這麼一大鍋夾生飯煮下去,誰都沒好日子過。”
官吏們心亂如麻,哪取舍得清?容輝見眾人低頭,接著說:“府中宰輔,可以秩五品銜。下麵石城、陽都和廣昌三座大城,可以循古製設縣,秩七品銜。還有三十多個小城,可以設鎮,秩九品銜。算下來,就是三、五百個官吏,都按朝廷的標準給廩祿。口糧還是二品靈米,‘本色米’還發糧票,‘折色米’隻發靈丹。這些人招齊了,總不能全是‘修煉者’吧。”
他見眾人麵現難色,也不為難,站起身鄭重囑咐:“大家好好考慮呀,是在山上過逍遙日子,還是下山入世。”轉過屏風,走出後門,見石萬鑫正等在廊下,微笑商量:“你去屏山瞧瞧,看營建城池要多少開銷。我以後也不住那裏,府邸前院主要讓各司管理辦公,後院隻要一間正屋,中間隔個花園就行了。”
石萬鑫穿了身琥珀絲袍,微笑應承:“仙君也是一方諸侯,縱不窮奢極欲,該講的排場,還是得講。不然我們這些人跟在仙君左右,也無光啊……”
“仙君,首先為仙,其次為君。”容輝伸手相請,邊走邊說:“人山為仙,仙就是山上的人嗎?依我看,能稱仙者,德比山高。君者,尊也。仙中之尊,才稱稱君。我這個仙君,何德何能,更不必講那些排場。有個修煉的道場,有個治世的府邸,也就行了。”
石萬鑫跟入中殿,欣然勸說:“得封君者,無不是手下眾多。仙君要禮賢下士,怎麼也不能馬虎。封地之內,我看‘淩雲山’不錯。地處陽都、仙居、廬陵三縣交界。崖壁陡峭,山頂平緩,也是一處鍾靈毓秀之地,素有‘一山觀五縣’之稱。”
“那不又得大興土木嗎?”容輝搖頭婉拒:“屏山上有現成的宅院,我打算把那裏作道場。以後誰願意來,我掃榻相迎。沒人願意,我也樂得清靜。”
“仙君三思……”石萬鑫悄聲提醒:“二少爺的前程,二小姐嫁妝,可都還沒著落呀。夫人的嫡子,是要繼承基業的。與其到時候再大興土木,讓人拿兄弟姐妹們比較。不如先占個名分,到時候給他們現成的。別人看見了,也不會說仙君偏心誰。”
“是啊……”容輝覺得有道理,壓低聲音說:“那就比照屏山別院,請幾個大師傅好好相度……”走進中殿,順便坐上丹道旁的矮幾,微笑詢問:“你也老大不小了,娶了那麼多小妾,怎麼就不抬個正經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