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陽擺手道:“不用麻煩了大嫂,我們不坐,看看就走了。”
在李學明的提示下,那大嬸拿出二百元錢來,道:“這就是鄉裏發下來的二百元錢,抵扶貧物資用的,是我們拿著身份證、戶口本到鄉政府按手印領回來的,我們一直沒敢花,想著什麼時候能退回去,換回扶貧物資來。但村支書告訴我們別想了,扶貧物資早就分的分、賣的賣,一點不剩了,又怎麼可能換得回來?”
宋朝陽看著那兩張鮮紅的票子,問道:“你們村其它貧困戶也是這樣嗎?”
那大嬸點頭道:“是的,都是隻領了二百塊錢。鄉裏放下話來了,扶貧物資發完了,隻能領錢,要是不領,那連這二百塊錢都沒櫻”
李學明適時道:“走吧宋書記,我再帶您去隔壁村看看領到扶貧物資的貧困戶。”
四人和這位大嬸道別,同乘一車,前往村子西頭的河西村。
剛過村子西頭的一條幹枯河道,李學明便讓老周停車,四人各自下了車來。
李學明指著坡上一戶人家道:“這是鄉長劉河的老叔家,咱們過去看看他們家領到的扶貧物資有多少。”罷當先帶路。
四人腳步輕快,很快到了這家院子裏。院裏有條柴狗,見有生人闖入,拚命的吠叫起來,驚動了屋裏的女主人,一個四五十歲年紀的婦女走了出來,眼看四人都不認識,微微皺眉,問道:“你們是幹什麼的?”
李學明道:“哦,我是鄉政府的幹部,這三位是市裏來的大老板,要在咱們鄉扶貧,我帶他們隨便轉轉,看看有什麼好的項目可以投資。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們,我們轉轉就走。”
那婦女又驚又喜,快步走到四人身前,道:“是嗎?你們要扶貧啊?我們家就是貧困戶啊,正兒八經的貧困戶,你們要扶貧先扶我們家啊。你們打算投錢搞什麼項目?投多少錢?”
李學明道:“看看再,你先別激動。”
那婦女興奮的點頭道:“好,好,我先去給你們沏茶倒水。”完飛一樣的跑回了青磚瓦房裏。
“書記您看!”
趁那婦女走掉的空當,李睿抬手指向了院子西邊一個磚壘的鐵皮棚子。那棚子不,差不多兩間房的麵積,裏麵放置著一些農具與雜物,但最顯眼的,還是正中地上的兩大堆嶄新嶄新的優質塑料布,而這是在剛才那個大嬸家裏看不到的。
宋朝陽點零頭,走到棚子裏,仔細看了看。這是兩張特大號的大棚用塑料布,每張可以建成一個大棚,兩張自然就能建成兩個大棚,至於建設大棚所用的土、石頭、竹竿,對於這靠山的當地村民來,都花不了幾個錢。而一家貧困戶利用兩個大棚搞種植的話,不敢賺多少錢,至少可以脫貧,還能維持在一個不錯的生活水平上。
此時李學明忽然在豬圈那裏喊道:“書記您過來看!”
宋朝陽三人聞聲都走過去,見豬圈裏有五頭豬仔,一頭頭的正在圈裏奔逐嬉戲。
李學明聲道:“這也是扶貧物資,隻有很少和鄉領導有關係的貧困戶才能領到。一頭豬仔,按我們本地農村的收購價,也要在一百五上下,五頭就是七百五。那兩捆大棚塑料布則是五千元的價值,這加起來就六千了,而剛才那位張家大嫂,一共才隻領了二百塊。”
宋朝陽聽得臉色鐵青,半響道:“走,去下一個點兒。”
這時那婦女已經端著茶壺茶杯走了出來,見四人要走,大驚失色,急忙上前相攔。李學明費了半吐沫才把她安撫下來。
四人回到車裏,由李學明帶路,趕奔鄉裏虛設的一個扶貧項目點,位於吳各莊村南郊。
趕到一看,光禿禿的野地上匍匐著五個大棚,其中一個是建好的,四個是在建未完工的,建好的那個大棚已經破敗不堪,塑料布上到處都是窟窿,而且都已經風化,露出了裏麵搭架的竹竿與石柱。空氣中飄蕩著一股子屎臭味,不知道是什麼動物遺留下來的。
李學明站在頭裏,介紹道:“這是我們鄉統籌規劃的一個所謂的扶貧項目基地,用來養殖肉鴨,當時一共申請了十萬塊的扶貧資金,是要建五個大棚養殖肉鴨,不僅可以提供十個工作崗位,還能使幾十家貧困戶脫貧致富。結果呢,到了縣扶貧辦驗收項目的時候,隻有一個大棚是建好聊,其它四個都未鋪設竹竿塑料布,而就算建好的那個大棚裏麵所養殖的鴨子,也不是真正的肉鴨品種,而是鄉裏從老鄉家裏借來的鴨子充場麵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