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章:建文學禮(2 / 2)

行了,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旁邊的老夫人對年輕的婦人斥道,世子不嫌我家貧寒,三番五次上門來看望我們,接濟我們,更何況,我兒既然當兵,就應以國事為重,生是咱們北平的人,死是咱們北平的鬼,老身雖然為死了兒子心痛,但亦為我兒驕傲,等將來狗兒長大了還讓他去當兵。

婆婆說的是,是兒媳執拗了,還望世子勿怪,世子請坐!

嫂夫人豁達,高熾心中著實不是滋味,等狗兒長大了就安排他來王府做事吧,上陣殺敵雖然威武,但我答應王大哥要照顧好你們一家人,狗兒乃是王大哥的獨子,高熾定會將他好生安頓,以慰王大哥在天之靈。

多謝世子,老夫人及中年婦人聽後都是大喜,狗兒要是真能去王府做事,那就真是太好,

老夫人,嫂夫人不必客氣,高熾還要去其他家裏看看,過幾天再來看望你們,狗兒,你父親亡故,你是家裏唯一的男人,要好好照顧祖母和你母親,若有困難,來王府找我,記下了嗎?

多謝世子,狗兒定會照顧好祖母和母親,等狗兒長大後再為世子效力,狗兒有模有樣的學習大人作揖行禮,狗兒年紀雖小,但禮數卻很是到位,也很懂事,這大概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

朱高熾走出王順家後,心中很是感慨,這一戰,北平不知道有多少個像狗兒這樣的家庭,哎,真是作孽啊!

世子,您還要不要去下一家,您已經走了一上午了,要不要,,,,

不用,我還挺的住,繼續,,,,,

南京,朱允炆此刻正在與方孝孺討論改革事宜,方孝孺1357—1402年,寧海人,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誌,師從大儒宋濂,曾以“遜誌”名其書齋,因其故裏舊屬緱城裏,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朱棣草擬即位詔書,牽連十族,其親友870餘人全部遇害,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朱允炆即位後征召他任翰林侍講。第二年又升調他做詩講學士,國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詢問。

朱允炆喜歡讀書,每當碰上疑難,就召見他讓他講解,朱允炆臨朝,百官奏事,決定群臣的麵議可否施行時,朱允炆有時命令方孝孺趨身屏風之前批答文書。

朱允炆非常佩服方孝孺的文學,有時經常在想,這樣一位國之棟梁為何祖父當初不用呢?

其實朱元璋也非常欣賞方孝孺的才華,但交談過幾次後便發現此人不切實際,但自己剛剛打下天下,還需要這樣的大儒為自己效力,便授予其漢中教授之職,每天給眾儒學生員講學,蜀獻王在聽說了方孝孺的賢名後,便聘請他當世子的教師,他每次見麵,就向世子陳說道德。蜀獻王以特殊的禮遇表示對他的敬重,把他讀書的廬舍命名為“正學”。

朱元璋雖然欣賞其才華卻不委以重任,這足以說明朱元璋看人之準。

此時兩人還在老生常談,正在談到如何變更古製,朱允炆非常喜歡學習,方孝孺又熟知曆史,所以二人近日可謂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朱允炆剛剛問了方孝孺一個“與仕大夫共治天下”的問題,

方孝孺端起茶杯慢條斯理的飲了一小口後便道;所謂“與仕大夫共治天下”乃是漢高祖劉邦最早提出來的,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這是劉邦登基後不久明發的聖諭,自古開國君主都特別重視文人,這說明什麼?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沒有讀過書的人以何治理天下,所以開國君主選擇第二代君王時往往都是看其文學程度,自古曆代帝王都明白此中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但是不能說這種方法錯了,,,

陛下,齊大人和黃大人求見,老陳感覺自己似乎每次求見朱允炆來的都不是時間,所以硬著頭皮上前稟報。

額,知道了,告訴兩位愛卿,禦書房侯著。方大人,走吧,隨朕一起去看看兩位愛卿見朕有什麼事,

陛下請,方孝孺忙站起來現在一旁,

先生請,朱允炆隨便客套一句便率先向禦書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