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四章:改朝換代(2 / 3)

“諸位愛卿,朕昔年奉父皇之命戍衛北平,十幾年來元蒙餘孽都未能踏入我國門一步,朕剛剛離開兩年,元蒙騎兵就敢趁著朕不在前來攻打我北平,如今又分兵攻打通州,北平乃龍興之地,又是我大明北大門,不可有失,朕意,即刻派兵前去解北平與通州之圍,眾卿意下如何?

陛下聖明,臣等謹遵陛下號令。

好,楊烈聽旨。

微臣在,楊烈上聽旨。

朕封你為征虜大元帥,帶兵十萬前去解北平、通州之圍。沿路各地都受你節製,屆時你可聯係高熾,與北平留守的眾將合力對付阿魯台,等到一切事定,將王妃、世子及滿朝文武的家眷都接來南京。此事不容有失,朕深知你為人小心謹慎,所以讓你前去,一切小心行事。

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就是拚了性命也要將王妃等人安全護送到京城,請陛下放心。

烈哥兒,朕要的是你們都能安全歸來,你乃是本王靖難首屈一指的功臣,數次救本王於危難,朕還打算封你個國公當當呢。如今江山已定,阿魯台不足掛齒,切記,凡事不可親臨險境,這次就算跑了他阿魯台,還有下次呢,所以,此次的主要任務當以迎接眾人為最。

微臣遵旨。楊烈聽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除了朱允炆的那點人馬,確實如朱棣所說,如今天下基本上已經大定,犯不著為了阿魯台而將這麼大好的局麵給帶到泥裏去,此次以迎接一眾家眷為主,隻有王妃與世子都安全到京,行完冊封禮,朱棣的皇帝之位才算是配置齊全。

但是通州該怎麼辦呢?,楊烈抬頭慢慢看向朱棣,此時的朱棣麵帶微笑,春風得意,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但楊烈知道,通州若不能成功解決,朱棣始終都不會放心,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就在楊烈心中胡思亂想之時,朱棣又下旨了,三寶聽旨。

奴才在,三寶以前在朱棣的麵前都是自稱卑職或是末將,因為朱棣不喜歡三寶稱自己為奴才,但是三寶知道,今後不同了,朱棣已經是九五至尊,現在又不是戰時,更何況這還在金鑾殿上,滿朝的文武都看著呢,三寶就站在朱棣的身後,聽到朱棣宣旨,連忙來到殿下聽旨。

三寶,朕給你說過多少遍了,你雖然身體有疾,但自小就在本王身邊練習騎射武藝,這滿朝的武將能勝過你的也是屈指可數,你更為本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今後不許你再稱奴才,就按以前的稱呼就行。

卑職謝陛下厚恩,三寶趴在地上,雙眼已經布滿感動的淚珠,自己幼年遭遇宮刑,被分到王爺身邊,王爺沒有嫌棄自己,反而還將自己培養成一個文武兼備之人,如今王爺登基了還不忘自己,就連這個小小的稱呼就看出朱棣是極為看中自己的,這讓三寶如何不感動。

三寶,你先暫領司禮監掌事一職,整個內廷皆由你掌管。另外,皇後的袍服鳳冠,及公、侯、伯還有誥命夫人的衣服都給朕多準備一些。

卑職遵旨。三寶領命後,複又站到朱棣的身後。

底下眾臣一聽,都說燕王慷慨,果不其然,聽人家那話說的,“多準備一些”,看來這是要大加封賞了。

張輔聽旨。

微臣在,張輔微一愣神趕緊上前接旨,張輔不明白這麼重大的朝會,會有自己什麼事。

張輔,即刻起,京城禁軍由你掌管,你從全軍之中挑選一些忠誠的可戰之士,重新組建一支五千人的禁軍,現在京城雖說還算太平,但朕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麼暗中的潛勢力,你務必迅速籌備。在楊將軍出征之前,將人選備齊。

微臣遵命。張輔略感到一些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靖難幾年,自己都是一路跟隨楊將軍征戰的,從未離開過,但此次,朱棣卻將二人分開,張輔知道是因為父親的緣故,父親為救王爺而死,朱棣對張輔愛屋及烏。以前打仗之時,朱棣知道楊烈穩重所以便將自己安排在楊烈麾下曆練,如今戰事穩定了,朱棣便不讓自己去冒險了。

到論功行賞時朱棣還會追封自己的父親,而自己呢,乃是張玉長子,最後還是會繼承父親的衣缽,雖說張輔對朱棣感激之至,但是張輔內心可不想被人這麼嗬護,張輔的夢想是上陣殺敵,可不想當一個靠祖父蒙陰的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