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董把桌子上一包用報紙包好的大紙包塞進陳寶忠的黑包,笑得像彌勒佛:“陳市長,那你先走。這事,我們改日再聊。”
陳寶忠走出茶室,開了市政府的公務車往市政府方向飛快駛去。車子在奔馳,他的腦子也在飛轉。
這件事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千萬不能出事。一出事,不僅他要倒黴,還有一群人也要跟著受罪。
三年前,一次他在外地考察時,無意中聽到一個開發商說:“這裏的政府部門沒有把好戶口遷移關,讓我們多補貼了幾千萬元錢。”
“怎麼會呢?”陳寶忠頗感興趣地問。
那個開發商老總,就是後來跟著他到右江市來搞房產開發的張文彪的爸爸張金德。
張金德告訴他:“有人知道這裏要拆遷,就千方百計把外麵的戶口遷進來。遷一個一萬元,戶籍警和街道辦等有權的人都趁機撈好處。這裏原來隻是348個戶口,到拆遷時竟然增加到523個戶口。每個戶口30萬,你說我們要多補貼多少錢?”
“原來這樣?”
“但這些把七大姑八大姨的戶口都遷進來的家庭,現在為分補貼款的事吵得不可開交,有打架的,有上法庭的,有成了死對頭的。唉,在金錢麵前,都六親不認哪!”
陳寶忠抓住機會邀請他,也就是所謂的招商引資:“張總,你來我市投資吧,我向你保證,我們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陳寶忠回來後,就開始考慮先開發哪個地塊好的事。他想來想去,確定先開發古寺街道。於是,他不僅封鎖這方麵的消息,還在各種場合放風,古寺街道不在開發之列。同時,他要求有關部門,除了正常的結婚生子須報遷戶口外,一律不允許遷進戶口。
三年後,陳寶忠從文山區區長的位置上順利升任右江市副市長。張金德見他真的有了實權,就來跟他談了。經過秘密談判,張金德決定成立右江市興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屬於林華集團下麵的一個全資子公司,交給他兒子張文彪管理。
後來的一係列事情,陳寶忠就跟張文彪談了。張文彪畢竟年輕,一點經驗也沒有。一次在一個茶室的包房裏,他們兩個人,就古寺街道拆遷補貼問題進行了實質性的交談。陳寶忠給張文彪算了一筆帳,經過他這三年的努力,嚴格控製戶口不合理遷入,總共為他們節省了一億八千多萬元的補貼款。
張文彪感激得不知說什麼好。
陳寶忠說:“但張總,這筆錢由你們開發公司獨吞,恐怕是不行的。”
“那陳市長,你說怎麼處理呢?”張文彪知道他的意思,但還是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認真請教他。
陳寶忠說:“有錢大家賺,才能賺得安心,賺得放心,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張文彪先先富了,也要幫助別人一起富嘛。”
“我明白了。”張文彪壓低聲問,“那陳市長,你看你要多少?”
“我也不多要,你隻要給我兩千萬就夠了。”
張文彪倒吸了一口涼氣,可他嘴上卻爽快地說:“沒問題,兩千萬,一點也不多。陳市長的心很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