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法時,常因眾生不同的根基,而給予不同的教導。智慧如須菩提者,佛陀為他們說“空”理;鈍根如周利盤陀伽者,佛陀就叫他掃地。對一些貪戀世間繁華的人,佛陀說世間“苦、空、無我、不淨”;對那些向往涅槃的人,佛陀則說“常、樂、我、淨”的涅槃境界,增加他們的欣樂之心。我們雖沒有佛陀“觀機逗教”的深智,但在與人相處時,也應視對象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對待。

第一,以實情給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水的本質是清澈透明的,有魚蝦現魚蝦,有水草現水草,甚至雲影徘徊、千江映月,它都不曾隱瞞什麼;任何事物在水的麵前,所映現的就是該物的本來麵目。我們與君子相交,就如同麵對一泓清水,宜以真誠無偽的心來相處,不矯情、不虛詐,以實在、誠實的態度坦然相待。

第二,以善態給小人

俗語說:“寧願得罪君子,不敢得罪小人。”君子風度泱泱,心胸雅正,你對他不禮貌,他也隻一笑置之。若是小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句不得體的話,他可能就耿耿於懷,甚至伺機找麻煩。因此,跟小人相處,態度要更友善,說話要更謹慎。

第三,以禮節給平輩

對待朋友、兄弟、同事,要有禮節。應該尊重者,給予尊重;需要幫助者,給予幫助;對方遭遇挫折時,為他打氣加油;對方有福吉之事,衷心讚歎助喜;對方有不是之處,婉言相勸。能與平輩如此相處,才符合孔子所說:“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第四,以恩惠給下屬

要得到部下、同僚的心,與他們相處時,要給予恩惠。在他們有需要或困難時,不吝伸出援手,必能得到他們真心的感激。做領導、雇主的人,在金錢上不要太過苛刻、吝嗇,能在有形的物質上慷慨,對方也會感恩圖報,在工作上更用心,而讓我們在無形中收獲更多。

大部分的人都想給人真心,給人意見,給人好意,給人恩惠。如果給得不得體,或許隻能“事倍功半”;如果具備分辨對象根性的智慧,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因人而予”,學問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