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一樣是人,卻有種種心、種種性、種種行,乃至種種思想、道德、人格,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等不同。在林林總總的各式人中,善於“觀人”的人,才有知人之明,這是“用人”的先決條件。如何“觀人”,有四點看法:

第一,敦厚之人可托大事

敦厚為人,這是做人很大的修養,所謂“敦善行而不怠”,一個人能時刻策勵自己,待人厚道,不尖酸刻薄、不刁鑽使詐,必能受人信賴。東漢時,劉演、劉秀二兄弟在家鄉日夜練兵,準備打倒王莽的新朝,當時左右鄰居議論紛紛,有人說道:“劉演太糊塗了,如果這樣鬧下去,將來我們這些鄉親的命都要不保了。”說著大家都躲了起來,深怕會被牽連。後來鄰居看到劉秀也脫下農裝穿上軍服,準備出征,又說道:“連謙和敦厚的劉秀都參加他們,大概不會錯。”大家這才放下心來。可見敦厚之人讓人放心,才可托付大事。

第二,謹慎之人可成大功

俗語說:“小心謹慎不蝕本。”做事謹慎,可免因一時不察而事後懊悔,尤其身為將相,帶兵作戰,更須謹慎為要。三國時代的諸葛亮,一生為劉備出謀劃策,乃至親自領兵出征,他無不於事前把當前的敵我情勢分析、考慮周詳,絕不急功冒進,因此能在困境中助劉備立“三足鼎立”之功。所以,做人冷靜,做事謹慎,才能成就大功;冒失急進,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第三,勤奮之人可創事業

從小,學校的教科書就教導學生為學之道:“勤有功,嬉無益”“業精於勤荒於嬉”。學業要精進才能有成,創業又何嚐不是如此。我們看社會上白手起家,創業有成的企業家,如統一的吳修齊、台塑的王永慶,他們莫不是憑著克勤克儉的精神,創下了各自的一片天,所以勤奮之人可創事業,人,也必須勤奮,才可望成功立業。

第四,忍辱之人可致祥和

人要能忍一時之氣,不忍一時之氣,往往鑄下終生憾事。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忍苦、忍難、忍饑、忍餓、忍寒、忍熱,都還容易,但是要忍一口氣,尤其是自覺受辱之下,還能忍氣吞聲,就非易事,但也因為不容易,所以曆史上藺相如忍受廉頗的挑釁,最後演出“將相和”的圓滿結局,才會讓人至今傳為美談。這一段曆史,也為忍辱之人可致祥和,寫下明證。

善於觀人的老師,才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善於觀人的主管,才能讓屬下“人盡其才”。“觀人”之餘,也要善於“用人”,才能成為別人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