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外表上去認識,很容易看得出他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漂亮,還是醜陋,甚至是有智慧的呢?還是愚笨的呢?但是,一個人有沒有道德?是好人還是壞人?則不是一時從外表便能輕易看得出來。人,給人的觀感,除了外表給人的第一個印象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往往需要時間進一步相處,才能察覺真相。所以,“審人”之道有四點:
第一,寡言者未必是愚笨
有的人沉默寡言,平時不大愛講話,我們不要以為那個人一定很笨,都不發言。其實寡言的人不一定是愚笨,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平時他不愛發言,是因為他懂得自己的身份,適不適合講話,在不是他應該發言的場合,他會謹守本分,一旦時機因緣成熟,是他發表意見的時候,他會慷慨陳述己見,而且務必達到語驚四座的效果,所以,這種人其實才是真聰明,甚至可以稱為是“大智若愚”。
第二,利口者未必是聰明
有的人愛逞口舌之能,凡事經過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一說,頭頭是道。但是這種人未必是聰明,因為花言巧語、巧言令色,言過其實,內心缺乏誠意,日久必然被人識破,甚至被人唾棄。所以,這種人逞一時之快,沒有遠見,未必是聰明。
第三,樸實者未必是傲慢
有的人生性木訥,不善言辭,不喜逢迎,見到人不懂得主動招呼、問候,也不愛自我表現。這種人有時候被認為很傲慢,其實不盡然,他隻是不好誇張、不好表現、不好趨炎附勢,這是樸實,而不是傲慢,所以,樸實者未必是傲慢。
第四,承順者未必是忠誠
有的人承事主管,畢恭畢敬,不管對錯,凡事順從,我們不要以為這個人必定是我的心腹、是我的忠臣。其實從另一方麵來看,這種人隻知為自己邀寵而大獻殷勤,完全不顧主管的利害、得失,一味承順的結果,往往陷主管於不利。所以,我們要從另一方麵來看人,完全沒有是非觀念,沒有人格節操,隻是一味承順者,未必是忠誠。
做人,要經常自我審察,看看自己的心念言行,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是否清淨,才能自我健全、自我提升。做人還要懂得“審人”,對於身邊所相處的人,是善還是惡,是賢聖還是不肖,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否值得學習交往,也要有所認識,才能自我保護、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