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1 / 3)

沈少夫人的回音很快給了,說才到京裏,家裏還有些東西在收拾,有些亂,不過珠華不是外人,想去隨時可以去,這幾年兩邊雖沒見著麵,書信沒斷過,她知道珠華有了兩個孩子,讓方便的話,最好把孩子也帶過去讓她看看,小探花如有空,能一起來就更好。

珠華就拖家帶口地去了。

到了宅第一看,確實還在收拾著,徐世子定下要上京的時候,這宅子本已開始修整起來,弄得差不多了,但徐世子自金陵來,隨船帶了許多新箱籠物事來,這些東西要規整歸位,自然也需要一些時間,這就難怪沈少夫人沒有先送信給她了。

兩邊見了麵,一番親熱情狀自不必說,沈少夫人說起她上京的緣故,原來有兩樁,一樁是有位徐老夫人的知交老夫人過壽,二樁是為著徐佩。至於徐世子,他正好有公務,就隨著一起來了,不過他逗留的時間不長,一兩個月就要回去了。

徐佩在場,正逗著蘇玉和瑾哥兒兩個玩,沈少夫人就說得比較隱晦,不過珠華聽出來了,徐佩今年十三,是個小小少女了,有些該考慮的事,可以考慮起來了,金陵是個好地方,然而畢竟是舊京,論起婚事,選擇麵就不如新京裏這麼大了。

沈少夫人帶著女兒來,賀壽都隻算幌子,給女兒尋摸一門稱心如意的好親事才是真的。

“舅舅啾啾——”

這是瑾哥兒的叫聲,葉明光行完禮要出去,他眼尖見著了,發出了不舍的召喚聲,這個稱呼是開口音,對小孩子來說比較好發,瑾哥兒就很願意叫,有時候能連著叫出一長串來。

葉明光腳步有些遲疑,轉頭望瑾哥兒——同時也望見了坐在旁邊拉著瑾哥兒小手的徐佩。

然後他很快把目光移了開去。

珠華心覺不妙。

葉明光算她一手帶大的,他因過人聰慧而自信,正常望人的時候目光堅定,什麼時候也不會出現這種飄忽的情況。

飄便飄了,他耳朵根還紅了!

珠華慢慢作不經意狀轉望徐佩——好麼,這小小少女更掌不住,豈止耳根,一張臉全紅了。

這情狀,讓她幾乎條件反射般想起當年蘇長越中舉人後,去張家找她時的情景。

作為過來人,她想騙自己沒事都辦不到。

弟弟的桃花開得太突然,珠華很苦惱。

打葉明光去年中舉後,有意來給他說親的人家就排成了隊,珠華試著和他聊了聊,發現小少年郎心/如鐵,壓根兒沒開竅,她便也不管了,憑是什麼樣的好人家都先推了,讓葉明光專心準備會試,考後再說。

不想這“再說”來得如此迅猛。

徐佩當然是個好孩子,家世好教養好心地好,葉明光也是個好孩子,單論個人的優秀程度,很少有人勝得過他,但加上家世就——

就算他如今中了探花,要配魏國公府下一代的嫡長姑娘也還是太單弱了。

珠華可以很坦然地麵對這一點,她也不想勉強硬上,弄出個“齊大非偶”的局麵,但她還是有點遺憾地心不在焉。

葉明光出去後,沈少夫人好像也不怎麼在狀況了,不知是發現了這一點,還是理家務累著了,給兩個小團子塞了一堆見麵禮後,又說了一會話,兩邊就散了,沈少夫人沒有堅持留客,隻是道:“等我家裏好了,再請你來吃宴。”

珠華有點心虛地應了,她不知道自己這心虛怎麼來的,大約是因沈少夫人待她那麼好,她弟弟卻同人家的獨女來了個一見鍾情,雖然沒任何實質接觸,她也有點挖了人家牆角的不自在感。

等回了家,讓丫頭看著兩個小的,她頭件事就是拎過葉明光去探問。

葉明光起初隻做若無其事狀,但在相依長大的姐姐麵前,到底憋不住太久,漏出句話來:“早知道我該考個狀元。”

這是嫌自己名次低了。

珠華心酸又忍不住笑,她懂葉明光的意思,真入官場,狀元探花一般從六七品做起,差不上多少,然而他沒有別的可以努力的方向了。

珠華沉默了好一會,也隻能憋出句來:“隨緣吧。”

若是別的高門,她未嚐不可以努力一把,葉明光做誰家的女婿都是很拿得出手了,並非沒有希望;然而沈少夫人多年照拂於她,對她有恩,她反而不便做什麼了,再覺得自己弟弟好,家世的差距擺在這裏,無法蒙著眼自欺欺人。

她這裏安靜“隨了緣”,徐世子那邊卻活躍起來,拿沈少夫人的話說,徐世子如今附庸風雅得很,他初進京來,各處的舊交情交際應酬,天天吃不完的宴席,三不五時有了合適的局,就會跑來把他的世侄神童葉明光領走,帶著一起到處逛。

珠華暗地裏糾結了一下,她原來隻和沈少夫人來往,和徐世子僅限於見麵問候一聲,並不覺得什麼,現在葉明光大了,不好再和女眷混,來往的對象變成了徐世子,幸虧葉明光長得和他們爹葉安和不像,那些舊事還可隨風而去,不然徐世子摻和進來,可真是——太怪了。

這麼過了一陣,葉明光那邊還是不知該怎麼辦,珠華看他的模樣不像是一時見少艾而衝動,證據是他已經授了翰林院編修,開始像模像樣地當差了,徐世子來找他,他隻要休沐還是照常跟著出去,這要換了別人,他哪有這麼好的脾氣一直應付著哪,徐世子本身是武人,同他在年紀上又差了輩,湊一起去能有多少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