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14
成功的人,凡事想辦法;沒有用的人,凡事講理由。所以,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想辦法,不要講理由。
——《如是說》
15
要把握時光,常懷“為人間留下曆史,為大眾留下功勞”之心,心中念念關懷三千世界,起心動念裏,都有四弘誓願、四無量心及無量無邊的眾生。
——《開示》
16
如何自我規劃未來?我的建議是:
(1)第一個十年(三十歲至四十歲):
以學習為主,多訂些功課,如學院研讀、訪師問道、閱藏看經、書報雜誌、論文雜感、學習語言、各種技能、閱史讀傳、抄經練字、日記心得、讀書筆記、自課修行、訂立計劃、隨緣服務、經常禁語、閉關不斷、揣摩應對、每日密行、演習講經、真俗圓融……
星雲語錄
真正能幹的人,其形象是隨和、謙虛、體貼、遷就、忍耐、不易怒、沒有氣勢、能讓人皆大歡喜者。相處之道貴在和氣、尊重、明理、包容。
(2)第二個十年(四十歲至五十歲):
以弘法講經、利生服務為主,並主持道場,創興事業;能領導人,也能被領導,能自創業也能助人創業。
(3)第三個十年(五十歲至六十歲):
德高望重,功在佛教。此時可隨眾、安分、精勤、助道、應聘、傳道、安僧……
(4)第四個十年(六十歲後):
閉關、住山、課徒、弘法、雲遊、隨緣、度眾……
——《星雲日記》
17
要慚愧自己所學有限、能力不足、心地不淨、善念薄弱。經常慚愧自己無能,所以,要發心增強自己的能力,以便更能擔當、更能負責。發心的力量很微妙,隻要一發心,所做的事情,質量就不一樣了。
——《開示》
18
上等的出家人,經得起錘煉;中等的出家人,經得起訓練;下等的出家人,隻能接受好話的讚美。
——《開示》
19
寧可沒有學問知識,也不能沒有道心威儀;寧可做一個庸庸碌碌的出家人,也不做一個有害佛教的聰明人,切忌重巧辯而不重實修。
——《如是說》
20
一生中,人要有一次至兩次,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全送給別人的經驗。
——《開示》
21
融和,是一種容人的雅量,一種平等的相待,一種尊重的言行。
——《當代人心思潮·歡喜與融和》
22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願力有多堅,力量就有多強。
——《佛光山徒眾手冊》
23
有人曲解了“一師一道”的觀念,認為這是約束信徒的教條。其實,“一師一道”並非現代才有,是佛教自古以來就提倡的。所謂的“一師”,指的就是佛教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謂的“一道”,指的是佛道——佛陀的教義。所以,“一師一道”,就是說正信的三寶弟子,應該一心一意奉行佛道,而不皈依外道天魔。“一師一道”的思想,有助於教內團結,其思想非佛教所獨有,基督教及伊斯蘭教也同樣主張“一師一道”。
——《星雲日記》
24
所謂“一師一道”,不是指所有的人,都來皈依佛光山,而是既然已經拜師,就不要到處再去拜師。所以,相信禪宗者,就成為禪宗的弟子;相信淨土,就成為淨土的弟子;相信人間佛教,就成為人間佛教的擁護者,這就是“一師一道”。
——《如是說》
25
信徒分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