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鳥,關在籠子裏,雖然天天有人喂食,但是不能自由地翱翔天空,因為鳥籠限製了它的自由。一群遊魚,養在庭院的池塘裏,雖然也能生存,但是不能酣遊大海,因為池塘限製了它們的自由。
人,也經常被家庭、金錢、名利所束縛,成為人生的牢籠。甚至愛情、執著,都是人生的牢籠。牢籠裏是安全的地方,牢籠裏也是可怕之地。有的人要革命,要解放,就是希望能走出牢籠;有的人把傳統看成是牢籠,要從傳統走向現代,他也希望要打破牢籠才行。
社會人生的確有許多牢籠有待掙脫,例如:
一、監獄是身體的牢籠:監獄是關押罪犯的地方,監獄的牢籠把囚犯限製在一定的空間裏,不能自由。但是有些囚犯,身體雖然被關,隻是行住坐臥的不自由,他的心靈其實是自由的。佛教裏有一些閉關修行的仁者,不但關閉身體,也關住自己的心靈,因為心如盜賊。王陽明先生說:“擒山中之賊易,抓心中之賊難。”所以要透過閉關,希望把心靈的盜賊也囚禁起來,讓心靈能夠淨化。
二、罪惡是心裏的牢籠:被囚的身體,在監獄裏不能自由;走在路上的行人,雖然行動沒有失去自由,但是心裏充滿罪惡感,不能坦蕩、自在,那就是內心的牢籠了。有人晚上走路,總覺得後麵有鬼怪跟隨;有人走在路上,總覺得周遭布滿警察密探。因此,有些人犯了罪,雖然逃過法律的製裁,但是因為自己良心不安,感覺有愧於人,隻有一輩子住在心裏的牢籠。
三、主義是思想的牢籠:現在世界上的主義何其多,有所謂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唯心主義、虛幻主義等。世界何其大,何必用一個主義把自己囚禁起來呢?我是某某主義的信徒,如果是慈悲主義、愛國主義倒也罷了;假如隻做某一個學派、某一個人的崇拜者,硬把自己的思想縮小,那就劃不來了。
四、地球是族群的牢籠:個人用“監獄”關閉,失去自由;許多人生長在某一個海島,終其一生就在島上生活,海島也是牢籠。現在的民族,像原住民、邊疆民族,誌願把自己的同類,集中在某一偏遠地區,那就是以地球做牢籠。其實,芸芸眾生都是兄弟姊妹,何必把自己囿限在一個地區呢?就算是同文同種,同一文化,如因居住地區的局限,不能融和到人類社會裏,隻在地球的一角,那也是一間牢籠。
五、成見是進步的牢籠:在國文課本裏,愚公移山,智者笑他:太行山那麼雄偉、高大,怎麼移得了呢?愚公說:我有兒子,兒子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不斷繁衍,而山嶽不見其增,隻見其減,有什麼不能的呢?但是智者還是認為,以愚公殘年之力,難動山嶽之一毫!愚公不禁慨歎說:“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平常我們總是執著成見,因為成見而阻礙了自己進步的動力,何其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