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1 / 1)

世間萬事,都有一定的格局,但有時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變,有些事需要破格處理,結果才會更好,例如:

一、人才要破格錄用:薑太公八十歲遇文王,初遇文王後一席談話,便獲得賞識重用。因為文王知道他有驚天動地的能量,因此不問由來經曆,親自駕車,帶回朝中,封為太師。假如因薑太公年歲已老,學無師承,與文王素無往來便不被破格錄用,這就不隻是薑太公的損失,也使周朝無法維持八百年的基業。事實上,有資格的人未必有能力,破格錄用的人未必沒有能力。劉邦破格錄用了韓信,特別為他“築壇拜將”;唐太宗為了提升魏征的聲望,不隻經常讚美他,甚至表現出敬畏他的樣子,讓魏征得以發揮諫臣的功能。

二、僵局要破格打開:古代的中國,因為邊疆民族不斷侵犯中原,漢朝、唐代都曾用“公主和親”的方法,打開動武的僵局。王昭君和番,文成公主下嫁西藏,都是破格謀取和平。原來海峽兩岸談判的和局一直未能拓展,因為僵局不能打開,造成兩岸經濟上的損失和人民往來交通的不便,甚為可惜。現在兩岸“大三通”的基本實現,就是突破僵局的良好開端。

三、過失要破格原諒:春秋時代,管仲曾經箭射齊桓公,幾次三番想致桓公於死地。後來管仲遭齊桓公所擒,鮑叔牙建議重用之。齊桓公說:他曾想射殺我!鮑叔牙說:他過去心中隻有公子糾,當然要為主射殺你;今日你釋放他,他可以為你射天下!果然,齊桓公破格重用管仲為宰相,後來終於為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能破格原諒,哪有管仲發揮才能的空間呢?三國時,諸葛亮因“街亭失守”,為了遵守協議,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假如能破格原諒,人才難得,可以讓他戴罪立功,不也是懲罰之道嗎?

四、宗教要破格交流:敵對的國家,為了和平,要破格對談;任何對立的團體、機構,如果能破格商談、交流,必能獲致意想不到的利益“戰則損,和則貴”,為什麼這個世界不破格從和平上來努力呢?宗教界,由於大家的信仰不同,各自對立,不相往來;人和人都可以握手言歡,人和神、神和神,為什麼不可以破格和平相處呢?世界如許廣大,單獨一個宗教就能滿足全人類的信仰嗎?何不各自尊重,破格交流往來,如此必定有破格的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