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指1912年到1949年的四川地方軍隊。“無川不成軍”,那是抗日戰爭時的流傳。在1912年到1932年二十年間,四川地方軍閥進行了二十年的混戰。是省內軍閥互相打,如成都人打麻將,一家人打,稱為打“家搭子”,四川軍閥混戰,打的就是“家搭子”。
四川老話中,就有“兵匪一家”的傳說,指的就是那個時期。這一亂象是真是假,誰能說得清!當時流傳甚廣的一首四川民謠:“兵來匪無影,匪至兵無蹤。可憐兵與匪,何日得相逢?”電影《讓子彈飛》用虛妄的手法,到是把當時四川的亂象表達得淋漓盡致!
四川軍閥混戰,是民國初年,全國軍閥混戰的大背景下產生的。說得不好聽,就是娘胎裏帶來的。從中華民國延生之日起,雲南援川、一省二政,勉強出了一個尹昌衡,還算是能夠壓得住眾的人物。可惜好景不長,尹昌衡受命平定西藏叛亂,交權與投機分子胡景伊,加上孫中山一鬧,南北不和,戰亂即開。第一次戰亂,算一算還是南北之戰,即國民黨與以袁士凱為首的北洋派打。從此以後,戰亂二十年。其中有南北之爭,也有川、滇、黔之戰。還有驅趕國民黨勢力之戰,國民黨內部之戰,最後,地方派中,為了爭奪“老大”這個位置,又是內戰不休。
“川軍”各路大佬們,或策劃於密室、點火於基層、拉攏收買,投靠升遷。那些舉人、秀才、童生出身的軍校生,把戰國時“蘇秦”的“縱橫”術用到了極至!川軍稱為“內戰外行,外戰內行”,這還真不假。軍閥們打仗,私下搞的小動作多,戰場上打起來,也不斬盡殺絕,地盤一到手,就停戰,可以說是“點到為止”。打完了仗,這些本來就是同學、同鄉、同年的軍長、師長、旅長們,昨天還是戰場上的對手,今天就可以在一起喝酒吃肉,打牌嫖娼!令人啼笑皆非!就是當了俘虜,也是好酒好肉相待,走時還要把俘虜中的舊部組成衛隊帶走,還要送槍送子彈送銀元禮送出境。就是對方在戰鬥中被打死了,還要優撫家屬!甚至還要親自去吊唁。因為,今日的對手,可能是明天的盟友!
川軍混戰,是打“家搭子”,沒有永遠的盟友,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利益不和,就打一架,勝者為王。利益一致,就聯合。分賬不均,又打一架!要打仗,就得有錢!錢從何來,就得收稅!最先開始還守規矩,一年一征。後來是一年二征,甚至三征、四征,有一個軍閥在川北,征稅到了2007年!我的老天,連中國改革開放後二十一世紀的稅都征收了,這在世界曆史上,也是聞所未聞!還在各處交通要道設卡收費,收到什麼程度,一首民謠:“史上未聞糞有稅,今日已是屁有捐”!弄得一個天府之國,民不聊生、農村殘破、工廠倒閉、商業蕭條。但那些軍閥也不是一點好事也沒有做。大一點的、占有富庶地區、有實力的軍閥也辦教育、修橋補路、辦實業、建城市。如果不是這樣,抗戰時,這個大後方也難以支撐八年抗戰。川軍的惡名,是在抗戰中得到了徹底洗刷,“外戰內行”、“無川不成軍”,就是抗戰後才有的美譽。
川軍,即四川現代陸軍的建立,當然還得從1902年,大清王朝的“維新變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