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龐蘊居士一家都是禪者。有一天,龐居士在草庵中獨坐,突然說道:“難!難!十斛油麻樹上攤。”龐婆聽了,接口說:“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女兒靈照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這則有趣的公案,說明龐家三人對禪的領悟。世間的事情,也是如此,有些容易做到,有些則是不容易做到。“難與易”的分別在哪裏?有四點意見:

第一,獨立為己易,包容化他難

一般人為追求成功,可以不畏艱難,屢仆屢起,屢敗屢戰,再大的困難,也甘之如飴,努力奮鬥。因為自己心甘情願吃苦,所以容易。但是,要做到包容他人,而且要能讓對方感動,願意接受你、聽從你的化導,那就不容易了。

第二,聰明智巧易,敦厚含蓄難

社會上具備聰明才智,善用靈巧機智,做事創業、研究學問,得到種種成就者,時而見之。但同時要擁有這種特長和美德者,是不容易的。因此,一個人既聰明又敦厚,靈巧之餘也懂得含蓄,那是相當難能可貴了。

第三,樂助親人易,普愛世人難

一般人都會幫助自己的親朋好友,要我們敦親睦鄰,這也還不太為難,甚至要向認識者伸出援手,也頗多見。但是,能對不認識的人施予慈悲、施予方便、施予恩惠,就不容易了。尤其要進一步做到佛教所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將沒有緣的人看成跟我是一體,完全沒有自他對立,我也能給他慈悲,就更困難了。

第四,清高自視易,拙樸處世難

能力好、資質優秀的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自命清高、自負不凡,自覺了不起。所謂“藏鋒要比藏拙難”,聰明的人,能拙樸無華處事,用淳樸厚道處人,就更難得了。因此,真正潛藏不露的,正是能拙樸應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者。